贷款新规:额度将被“刚性扣减”,下面是多才大气饭团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公司贷款扣多少个点
本以为《信用卡管理新规》的落实,可能要到 2023 年初,没想到速度这么快。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新政策,即:个人信贷额度的 “刚性扣减”,已经率先全面施行了,不少还没开始上岸的持卡人已经被大幅降额。
今天,就帮大家深度讲解该项新政的具体情况和各方面影响。
新 规 定 义
过去,申请信用卡的时候,发卡银行虽然能通过征信查到大家的其他贷款情况。但为了完成业绩考核任务,发卡银行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估标准,基本都是鼓励 “多发卡、多放贷”。
然而,在新规要求的 “刚性扣减” 之下,发卡行给申请人的额度,必须在一个标准值的范围内,先扣除申请人在其他银行或放贷机构的债务金额。
举个例子:
假设经过大数据征信系统的自动评判,根据某人的收入、固定资产、其他财产,他/她可以拥有 30 万的消费信贷总额度(房贷除外)。可是,他/她手上的信用卡以及其他信用贷款额度已经达到 28 万,如果还想再申请 5 万元的贷款,那么最多只能获批 30 万减去 28 万——也就是 2 万元的额度。更多超出风控标准的资金需求,必须提前予以扣减。
实 际 情 况
“刚性” 的含义,就是 “强制”。所以,二代征信体系的新版个人信贷总额度,任何银行都无权越过。
近期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发现:
(1)新规不仅限制新申请的信用卡,同样限制旧卡的额度。换句话说,尚未结清的贷款账单,也是占用总额度的。因此,就出现了有人在同一家银行的两笔信贷,其中一笔被提前催回、或者卡片额度大幅降低甚至归零的情况。
(2)由于很多网贷的资金来源,背后最终还是银行,所以网贷欠款也是计入总额度的。
诸 多 影 响
“刚性扣减” 的新型信贷额度管理模式,各个省份目前都在落实中。受此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那些借新还旧的负债人,因为打通限定了总额度之后,原来的 “以贷养贷” 就无法周转下去。
坦白来讲:本次新规的及时出台,确实是为了管控无序增涨的个人信贷债务。毕竟监管层面近年来一直都在苦口婆心提醒大家,不要以贷养贷、不要循环负债,应该保持理智、科学解决负债问题。
然而,忠言逆耳利于行,有几个人能听进去呢?
要知道,不论是银行还是监管方,都不怕借款人逾期,而是怕借款人撒谎隐瞒,因为以贷养贷会造成更大的风险。所以,眼见很多借款人无法自律,也没有及时上岸的意识,于是只能出台新规来直接限制。
有些借款人肯定会过于自信,觉得新规没必要。请你冷静下来想想:如果你的负债,当初刚涨到 1 万块钱的时候就果断优化止损,现在还会有财务压力吗?
理 智 面 对
任何人的行为、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要顺应时势。
2014 年之前,我们反复提醒大家不要轻易办信用卡、不要透支消费,因为实际情况不同,别跟国外资本主义去比较;2015 年开始,我们又告诫大家不要碰网贷……
这些并非我们能够未卜先知,而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专业研究信贷领域周期规律的客观成果。听进去的朋友,现在都过着轻松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要 “活到老,学到老” 的根本原因——不求大富大贵,只保平顺无忧。
最后,也别说负债 1 万的时候开始上岸了,就说最近的:2021 年,也就是去年的 11 月份,我们就重点提醒过关于 “降额” 的隐患。
当时优化完债务的朋友,都已经安安稳稳的在上岸了,额度降到零对他们也没有任何影响。但去年不听劝的负债人,看看他们的债务现在增涨到多少万了?
贷款公司贷款为什么要收点
网络贷款诈骗是指骗子以低门槛发放贷款的名义,如“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吸引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者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激活费”“保证金”“验证费”等名义连番轰炸,收取费用。
一旦受害人转账汇款,骗子就拉黑跑路,受害人不仅一分钱都没有贷到,存款也没了。
真实案例
4月7日,邵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表示自己是做贷款的,并且贷款平台利息低、下款快,询问其是否需要贷款,邵某最近刚好缺钱就表示需要,然后对方就报了个QQ群号让其加。
进入群聊后邵某就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还有需要贷款的金额发给对方,对方就给其发了个软件分享,让其在软件里面办理贷款。
邵某申请成功后发现无法提现,联系客服称由于邵某把自己的银行卡号填错了一位,导致账户被冻结,需要转账解冻,邵某转账3万元后对方还要求继续转账,这才意识到被骗。
这类“网贷”,不法分子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的把钱贷给你,目的就是让你上钩,于是打着“无利息”、“高额度”等低门槛贷款条件来进行诱惑。
为了使整个贷款流程看着正规,符合常理,不法分子也会通过制作APP、钓鱼网站等来走流程,目的依旧是为了让受害人信服,心甘情愿地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不法分子在假贷款平台上伪造出受害人成功申请到多少贷款额度的界面后,受害人迟迟收不到贷款,反倒被不法分子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各类费用为由进行诈骗。
各类贷款套路汇总
1.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贷款。
现在很多的小额贷款机构在宣传的时候都说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贷款,但是真的只需要身份证吗?换个位置思考,如果你是小额贷款公司,仅凭一个身份证就敢贷款给对方?
其实这种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些小额贷款的骗子说只要身份证,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就可以下款,碰到这种情况就要小心,拿到你身份证之后,他就可能让你交钱,不交钱还威胁你泄露你的身份证信息;
另外一种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宣传语,宣传的是只需要身份证,但是其实在贷款的时候还需要你提供收入证明、工作证明或者征信报告等,这类就是正规的可以下款的。
2.利息大大低于普遍的利息
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祼贷”,女大学生借钱周息高达30%,这也是高利贷无疑,而且这种高利贷通常还伴随着暴力催收,一旦你上钩,就很难走出这个恶性循环。
当你碰到声称利息比银行还要低的金融机构,一定要谨记这段话,天上不会掉馅饼,骗局多始于贪念。同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一定要对高利贷有一个基本概念。
3.贷到款前却先让交钱的
通常情况,正规网贷平台在发放贷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需要收取的手续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一定会在协议中明确标示出来,让当事人清楚知晓,贷款发放成功后才开始收取。
包括各大银行办理信用卡,卡批下来之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只有卡批下来激活正常使用之后,才会扣相关的费用。
那些四处吆喝能帮忙贷款、办信用卡,贷的钱还没影,办的信用卡还没拿到,就先让交钱的,99%是骗子!
4.卖“强开技术”的
相信不少人都碰到过卖“强开技术”的人。什么“蚂蚁借呗强开,收费800块,包出2万以上额度”等等。不管变化多少种花样,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你掏钱。
等你掏了钱,还装模作样给你发过来一套所谓的“教程”,骗取你的信任,等用过之后就会发现依然强开不了。有的则直接把你拉黑,再联系就联系不上了。
不管是微粒贷、蚂蚁借呗,还是蚂蚁花呗,目前采用都是系统邀请制,官方不邀请,谁也强开不了。
5.木马程序盗取银行卡信息
这种骗局相对隐蔽,骗子一般首先设局,将事先编好的贷款信息,以短信、QQ消息、微信等形式群发,待借款人上钩以后,骗子发送“木马”程序安装包,借款人乖乖按要求提交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以后,银行卡内的余额就被全部转走。
不要轻信任何私人、不正规贷款机构发过来的信息,更不要在不信任的网站上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6.用钓鱼网站做幌子
钓鱼网站的骗局其实不是什么新兴事物,它与我们以前写到的不少仿冒商品的本质一样,比如康帅博牛肉面仿冒康师傅牛肉面。唯一不同的是,你买到假冒商品可能受到的金钱损失要小,而碰到钓鱼贷款网站,自己的存款可能全被骗走。
当你在百度搜索某一个贷款机构或是金融服务平台上,一定要点击进入官方网站,认清官网和“推广”之间的差别,这样可以减少碰到钓鱼网站的机率。
7.没有放款就让支付费用
这个是很多小额贷款骗子最常用的招数,也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招数。小额贷款的骗子他们会让你预先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或者资料费什么的,给你保证贷款额度很高,而且很快就可以到账,在急用钱的时候,你完全就不会想那么多,结果等你交完钱,再去联系他,就找不到人了。
8.贷款要找正规平台
现在的QQ、微信朋友圈、小区墙角、公共厕所,除了微商、包小姐之类的广告外,战斗力最强的就是各种贷款小广告了,能看到的地方,都能被它们霸占。
越是这类小广告越要提高警惕,多数网上贷款被骗的人都是轻信了这些贷款小广告。那些宣传单凭身份证就能贷款的,利息低到不可思议的,多暗藏陷阱。你想从他那贷到款,他只想骗你手里的钱。
温馨提醒
1、银行、正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申请贷款前支付“保证金”、“手续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
2、强化自我的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提高警惕谨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到贷款平台;
3、树立正确消费观,适度消费。在消费能力的前提下,从实际需求出发,不要情绪化消费,避免攀比心理和一时冲动消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公司贷款扣多少个点(贷款公司贷款为什么要收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36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