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助力 乡村振兴的实践、困惑与对策研究,下面是直播株洲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农村消费贷款调研
乡村振兴政策将有效解决阻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困境问题,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应顺应政策要求和现实需求,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发展,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区域经济、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等适时做出业务调整,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自2003年农村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以来,农村商业银行肩负历史赋予的重任,扎根广袤乡村,全力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主办行”“普惠金融排头兵”的角色,在地方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壮大。株洲农商银行通过不断加强模式创新,探索新型服务路径、强化风险管理效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优势和价值的服务模式,为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实践
株洲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将金融服务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格局、乡村振兴大战略和乡村基层治理大体系中,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普惠金融,践行责任担当
株洲农商银行制定2021-2025年普惠金融专项规划,推动建立由政府牵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与农商银行党委为成员的普惠金融推广联席会议机制;制订网格化管理方案,将网格分为社区、商区、农区、园区和政务网格,与该市205个社区、48个行政村,17条产业链、21个主要工业园区、96个专业市场走访、44个商会(协会)均签订“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合作协议,对社区、村镇派驻金融“村官”,对园区、市场、商会派驻金融专干,发展社区书记、网格员、“福祥e站”金融服务人员等成为金融联络员、外部客户经理,全面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推进信用村镇、信用社区、信用园区、信用市场建设。
(二)倾注乡村振兴,坚守支农支小
株洲农商银行聚焦乡村振兴重点目标,制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与株洲市乡村振兴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新“乡村振兴e贷”专属产品。对该市9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48个农业龙头企业、26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7个家庭农场进行全面走访,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级授信114户,授信金额2.9亿元,贷款余额2.3亿元,并对信用村和信用等级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等正向激励。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对接株洲市九郎山、仙庾镇等特色农业旅游区以及天元区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支持了云田花木公司、石三门公司、欧雅龙实业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助推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
(三)创新贷款产品,支持“三高四新”
作为制造名城,株洲是湖南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战场、打造“三个高地”的重要阵地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株洲农商银行积极创新“三高四新”系列贷款产品和服务,如扩大知识产权、股权、特许经营权、应收账款、收费权、订单、动产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定向开发“订单贷”“股权贷”“科易贷”“信易贷”“税易贷”“人才贷”等新产品,推动云龙示范区文旅产业等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与湖南省科技厅、市政府签订《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合作协议》,风险补偿比例提高至80%,贷款流程简化至见贷即担,共计投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0笔、金额3549万元。
(四)聚焦消费需求,优化消费贷款
株洲农商银行聚焦乡镇居民购房、购车、装修、旅游、留学、医疗等核心消费需求,对接房地产开发商和公积金中心,优化住房按揭贷款、个人车位按揭贷款和公积金组合贷;对接住房中介,推动二手房按揭业务拓展;对接乡镇居民,进一步完善“存贷通”和存单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房抵e贷建设;对接政府和国有企业员工,完善公职贷管理办法;依托政务数据,进一步优化已运行4年的“株洲快贷”,开发“株洲快贷VIP”产品,全流程手机申请,让“村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对接乡村生活服务商,以消费支付场景连接金融服务,推动消费分期e贷。
(五)降低融资成本,释放政策红利
线上渠道打造“福祥到家”展业手机应用软件(APP),打造手机银行高频使用场景,提高贷款便捷度。同时,全面推进现有各类金融服务站点转化成智慧网点“福祥e站”168个。降低村民融资成本,如对优势产业、核心重点客户、基础优质客户进行名单制管理,实行优惠利率;合理确定还款方式和贷款期限,开展无还本续贷、展期等信贷接续服务,切实降低转贷成本;累计为6000余户乡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支付结算类手续费300余万元,对870户小微企业贷款下调利率减少贷款利息支出1800余万元;主动对接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积极传导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困惑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金融环境和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制约更加明显。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信贷投放
疫情后经济恢复仍较缓慢,订单减少、投资减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不旺,贷款难放是当前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共同“痛点”;科技基础较为薄弱,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受到冲击,客户黏度下降;信贷较集中的涉农小微贷款增速渐渐进入瓶颈期,消费复苏动力略显不足,贷款投放压力增大。
(二)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难保
大中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不断下沉农村,利用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侵蚀农村商业银行的根据地。同时,金融脱媒加剧,互联网金融也不断拓展农村市场,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有所削弱。以株洲市为例,2022年年末,株洲市6家农村商业银行合计贷款余额,占该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重16.5%,同比略降。随着竞争加剧后期保持贷款市场份额将有难度。
(三)息差渐趋缩窄,利润空间压缩
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相对单一,传统存贷款净息差收入占比较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较低。受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吸纳低成本存款的能力相对较弱等因素影响,存贷款息差不断缩窄,而负债成本、营业成本仍较高,资产利润率、成本收入率不断走低,盈利空间不断压缩。以株洲市为例,2022年株洲市6家农村商业银行盈利合计同比下降14.8%,而上年同期为同比增长12.6%,低于该市金融机构盈利水平16.2个百分点。
(四)资产质量下行,风控挑战加大
高企的不良率依然是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截至2022年年末,株洲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95%,比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虽然在农村商业银行阵列中还尚可,但仍明显高于株洲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目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困难,部分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将形成不良贷款;贷款受地方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客户群体的产业单一,若遭遇行业景气度下行期,贷款风险集中度较高;大行下沉更深,掐尖优质客户,客户质量有所下降;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占比均明显上升,截至2022年年末,该行关注类贷款占比2.18%,比年初上升1.38个百分点。
对策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农村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将开启新一轮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从而产生更多的金融需求。乡村振兴政策将有效解决阻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困境问题,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应顺应政策要求和现实需求,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发展,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区域经济、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等适时做出业务调整,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一)深化下沉服务,激发客户需求在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要将机制灵活、流程短的优势发挥最大化。聚焦本地,做小做散,扎根一线做业务。深入开展走村入户、进店访企专项活动,密切与农村、社区、园区、市场的联系,做到走访无盲点、全覆盖;通过党建共创,“金融专员+金融联络员”互派互助,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实时满足客户需求;严格落实限时办贷、首问负责、分片包干等服务要求,提高申贷响应速度和审批效率;明确专人专岗负责园区企业和产业链融资,推行“弹性窗口制”“普惠金融日”“阳光限时办贷”“企业现场审批”等举措,把信贷调查、评级授信、用信审批全部办在企业。
完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充分运用农村商业银行网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布局优势,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支行,与地方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发展、保障安居工程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整村授信、信用村镇、信用户(企业)建设。
(二)信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全面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加大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积极扶持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及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加大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信贷投放;支持农业科技企业融资,支持粮食生产扩大产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来优化信贷投放,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技能改造,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大对特色园区的信贷支持,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业务拓展到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和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复苏发展。创新经营户贷款产品,优化商户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结合POS机结算数据,开发POS名单贷;开发市场租金收益权质押贷款、商场担保贷款、经营权质押贷款等产品;进一步优化商会会员贷;结合年轻商户群体和芝麻信用等开发地摊闪贷;推广个体工商户福祥便民卡,实现100万元以内贷款随借随还;创新推出“新力贷”“大学生创、就业贷”等促进创业就业;支持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给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提供更多长期资金支持,增强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发挥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的优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关注对“新基建”的信贷投放;满足经济恢复回暖释放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对消费行业的信贷供给要同时涵盖消费者和消费品的创造者;开发适合创业、消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经济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精细管理
虽然农村商业银行的基层覆盖率仍能发挥对农村闲散资金的集聚作用,仍具有稳定存款的量价优势,为贷款提供充足的存款资金来源,但在银行业普遍下调存款利率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力度有限,净息差收窄压力仍将存在,需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业务处理能力、信贷业务拓展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当前亟须建立数字化转型适配的组织架构,储备数字化人才,提高省联社的技术服务与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融合匹配程度。通过二维码、语音识别、触摸屏等改造现有助农终端;通过移动银行、生物识别、OCR等将金融交易、生活缴费等服务整合到展业端,实现外卖式金融服务,上门为客户办理信贷业务;有效整合金融、电商、物流、社区、政务、公益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快政务、教育、医疗、交通、民生等移动场景建设,通过科技赋能推出多样化、智能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要精准适应“三农”发展需求,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力度和创新服务场景应用,将收单业务渠道接入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行业平台,培育广大农户正确使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强化风险控制,促进资产质量稳步向好。
(四)优化信贷环境,完善担保机制
地方政府部门要持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简化金融业务办理所需的行政手续和流程。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维护信用秩序的主导作用,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银企配合、综合治理的社会信用整治格局;建立区域和农村多层次的融资担保体系,如政府引导组建的、行业协会或担保基金组建的、产业链企业或关联企业组建的多种形式的担保公司,降低担保费用,降低客户综合融资成本,用好用足担保额度,提高担保业务覆盖面和普惠性;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当前亟须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与农业担保有限公司的合作,扩大惠农担特色贷、粮食贷、油茶贷、生猪贷等系列特色农担产品。加强与农村产权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推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花木抵押、大型农用机械抵押等新型担保方式,拓展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农房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家庭农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大棚贷、花木贷、民宿贷、休闲餐饮贷、种养大户贷等传统担保金融产品。
(五)防化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
坚持做小微贷款分散信贷风险,适度提高普惠型涉农小微贷款容忍度。切实管控信贷风险,加强对风险贷款尤其是大额风险贷款的早预判、早处置,加大对不良贷款和抵债资产的清收盘活力度。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新放贷款质量,坚决防止“前清后溢”。大力改善经营措施,保障盈利水平补充资本金,提高风险抵补能力,对不良包袱较重的机构引入战略投资、农信机构间参股控股等进行化解;监管及区域党政部门要加强协调,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依法防范化解风险,依法做好企业破产、改制工作,强化金融胜诉案件执行力度,保全农村金融债权;运用政府行政、媒体宣传、社会舆论、法律手段约束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企业实施联合制裁等。
(作者为株洲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金融时报
信贷需求与供给情况调研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介绍,上半年个人经营贷款新增2.3万亿元,同比多增7593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新增3009亿元,同比多增4019亿元。
个人贷款数据的增长,得益于消费需求的复苏,也离不开银行对消费信贷供给的持续优化。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消费信贷需求将持续改善。
日常消费复苏 信用卡借势发力
提额度、增补贴,信用卡成为促进日常消费的有效手段。在一系列促消费举措的带动下,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两家国有大行的信用卡消费额突破1万亿元。
以工商银行为例,上半年工银信用卡消费额近1.1万亿元,累计为超90万客户提供免息或低息的购物分期资金支持,为客户节省支出近9亿元。其中,便民移动支付消费额同比增长15%。
线上消费的增长,让信用卡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例如,农业银行发力线上消费场景,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外卖、旅游出行等平台开展信用卡线上支付营销合作,带动该行信用卡线上消费额增速达16%,线上消费活跃客户规模超1700万人次;广发银行信用卡餐饮、商旅等场景消费额月均大幅提升,截至5月末,该行信用卡线上消费占比近50%,线上支付平台累计绑定近100%。
今年以来,接触型消费快速回暖,信用卡借势各类消费季开展节点营销。例如,工商银行结合节假日、消费季、商户促销季等开展优惠促销、达标有礼、分期满减、分期返券等活动,助力消费升级扩容。
在激活消费意愿方面,银行精耕细作。例如,邮储银行围绕重点客群,陆续推出针对青年客户、下沉市场客户、车主客户、女性客户等细分市场的信用卡产品和服务。截至6月末,该行信用卡结存卡量超4300万张,客户数量超3600万户。
深入大额场景 激活消费有抓手
激活消费的关键在于释放大宗消费需求。针对汽车、装修、家居消费、旅游等大宗消费,银行精准发力。
例如,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累计为近15万客户提供旅游、教育、家电专项分期支持,金额超260亿元。农业银行在装修、汽车、旅游等场景的消费贷款余额203.3亿元,较年初新增39亿元,其中装修场景投放57亿元,汽车场景投放38亿元。
围绕汽车消费这一“重头戏”,汽车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例如,工商银行与30余家汽车厂商、经销商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在优惠定价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覆盖购车、保险、维修保养、车辆装饰等全链条金融服务;建设银行信用卡联合汽车厂商为客户提供购车优惠,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承接政府汽车消费补贴发放,开展汽车惠民团购及“汽车下乡”活动,累计为超过900万客户提供汽车金融服务。
此外,银行开发全链条金融产品,全方位支持住房家居消费。例如,工商银行推出“一键家装”服务,并提供利率优惠的家装分期产品服务,今年上半年该行汽车、家装分期投放额近950亿元,同比增长达65%。
金融促消费实招频出,带动相关领域消费复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信用卡、汽车和其他综合消费贷款较年初增加7100多亿元;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5%、10.8%、16.9%、7.7%。
个贷增长明显 政策打开想象空间
一段时间以来,消费贷利率降至“地板价”,部分银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利率下行至3%,带动了个人消费信贷明显增长。
国有大行的个人消费贷款数据亮点频出。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累计服务2500万客户,贷款余额达3457.36亿元,当年新增622.05亿元;农业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9208亿元,较年初增加797亿元,前6个月累计投放个人消费贷款126.2亿元,同比多投42.5亿元;中国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超180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18%,个人住房贷款新投放额超35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
近期,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密集出台,为金融促消费打开了想象空间。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提到,展望下半年,在促消费政策、服务消费加快释放的带动下,消费有望保持温和修复。
接下来,金融支持消费有何重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支持,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消费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大对消费服务行业信贷投放,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马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村消费贷款调研(信贷需求与供给情况调研)":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795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