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泉是盖州市东部山区最偏远的一个镇,位于岫岩、大石桥、盖州三市交界处。镇上有三沟七十二叉,沟叉住在别人家。30岁的张的两个儿子和母亲住在卧龙泉镇娘娘庙村瑶溪沟。
从市区驱车75公里到卧龙泉镇,再拐进村里,沿着一条蜿蜒泥泞、长满蒿草的山坡路一直行驶到终点,就是张瑶溪沟的唯一居民。没有院墙,猪圈占了半个院子,新房和破旧的老房子并排而立。“危房改建的时候没地方住,留下一个没拆的老房子。”打算买猪饲料的张学告诉记者,这座老房子是她祖先100多年前留下的。
从小在水沟里长大的张学,一生命运多舛。他8岁丧父,18岁嫁到黑龙江。他在10年里经历了两次婚姻。两个丈夫都去世了,留下两个孩子,大的12岁,小的6岁。我不放心66岁有心脏病的母亲一个人住。2017年,张学把她的孩子带回了家,她必须为第二个孩子重建一个家。
对张学来说,政府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去年十月,它帮助建造了一所新房子。一家人乐得“梦里笑”。
“生活已经解决了,但是生活还要靠自己努力。”张学说她想到了养猪。“呆在家里,呆在屋前,不会丢下一家人的。”
但是张学手头没有钱!
碰巧的是,卧龙泉镇第一书记孙丹的爱人在营口沿海银行工作。她总是关心张学,并立即与银行联系。得知这一情况后,银行派人雪中送炭。
“考虑到张薛佳远离市区,我们简化了工作流程,为员工提供上门服务,发放了3万元贷款。”营口沿海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赵伟说。
张雪秀(中)看到银行帮助养的黑猪时笑了。
用这些钱,张学修好了猪圈,买了7头母猪和6头小猪。“刚开始没经验,还是银行的同志陪我去市场买猪买饲料。”陌生人的热情给了她极大的温暖,坚定了她务农的信心。
辛辛苦苦干了半年,眼看猪要出栏了,却赶上了非洲猪瘟疫情。
猪卖不出去,但是张学很担心。
我该怎么办?
第一次解决她燃眉之急的是营口沿海银行。
为了保住张学的劳动成果,普惠金融部的同志多次联系当地防疫部门,帮助他们通过防疫封锁,联系销售渠道。“幸运的是,因为地处大山深处,张是当地唯一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农民。”赵薇说。
第一笔收入:两头猪,6000多元,银行员工买的。张学收到钱后兴奋了好几天。
“你说我连人都不认识,贷款免息,还帮忙卖猪。”张学感激地说,她记不住银行里所有人的名字,更不用说他们的职位了,但他们每次离开时说的话总是让她感到很热。“姐姐,不对劲!”
目前,在营口沿海银行的帮助下,张学一共卖掉了12头猪,还有20头猪在猪圈里。“今年猪肉涨价了,我们的黑猪更值钱了。”
去年底,作为扶贫典型,张学还被评为镇上“自力更生扶贫光荣户”。
“感谢营口沿海银行,它帮助我走上了创业之路。”张学计划来年饲养更多的羊。“这个山坡上草多,可以节省不少饲料成本。等家里的路修好了,你再来就方便了。”张学曾经认为自己的生活很糟糕,现在她拒绝接受自己的命运。在她心目中,每一天都是那么美好。
记者证词
帮助穷人,重要的是“授人以鱼”;脱贫的关键在于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对于那些像张学一样勤劳、努力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致富梦绝不能辜负在“资本”上。这就需要地方金融机构像营口沿海银行一样,充分发挥支农扶贫职能,主动作为,上门服务,让小额信贷在扶贫中发挥大作用,支持贫困户致富。如果贫困户在创业的道路上能得到帮助和帮助,那么他们敲开致富大门的希望会更大、更快。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辽宁:雪中送炭小额贷 脱贫致富帮大忙":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62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