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虚假网贷App调查:号称“低息贷”的假冒理财平台
标题:查处假网贷App:号称“低息贷”的假冒理财平台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汪洋、吴剑锋
近日,山东李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询问是否需要低息贷款。担心资金短缺的李先生按照对方的指示下载了一款网贷App。经过一番操作,对方以验资、认证为由,分四次骗取李先生10万余元。
国家网信办反诈骗中心近期监测发现多起投资平台诈骗案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假网贷app假冒银行、理财平台,诈骗分子大量引流、分销。
暗访:留手机号当天接到多个网贷诈骗电话。
“我们为您准备了40万的贷款额度,请您关注”“无抵押,利率低,放款快”...针对一些人急于用钱的心理,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了大量“黑户可以贷款”“无需审核”等广告信息,吸引用户上钩。
记者随机进入一家名为“黑户贷”的网站。网站宣称“提交1分钟,到账3分钟。适合25-50岁,不用房车做抵押的人群。无视黑白,100%放贷。”在网站的指引下,记者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随后网站上弹出了一个贷款App,点击链接即可下载,无需经过app store。
记者随机登录了十几个类似的网站,同样接到了要求下载指定贷款App的境外电话。
“这些号码都是诈骗电话。切记不要下载软件,不要相信任何先付费再赚钱的承诺。”记者暗访诈骗网贷App期间,警方多次通过电话发布预警,提醒记者有被骗风险。
据公安部统计,2021年以来,超过60%的诈骗是通过假冒手机app实施的。其中,假冒网贷App诈骗是主要类型之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共安全学院副教授李晓波表示,在虚假网贷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受害人下载安装网贷app后,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员工与受害人联系,以收取手续费、支付年息、存款、税费、代理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李鬼”App不断迭代更新,多渠道推广。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诈骗犯罪分子升级、变换作案手法,网贷诈骗app更具欺骗性。
——打着知名企业的幌子行骗。
诈骗分子假冒京东金融、即刻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app,以相似的logos、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诱导网民访问下载,从而实施诈骗。平安银行发表声明称,犯罪分子利用假冒的应用程序和网站进行贷款欺诈。
家住福建福州的林先生,在自己开发的名为“宜人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的宜人财App上,被骗4000元解冻黄金。当他向“愉悦财富”投诉时,该公司回应称,其官方工作人员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林先生被一个假冒的网贷App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诈骗类金融app已经被频繁更换。同一个团伙往往通过更换诈骗App的名称和域名迅速更新,有的可能只存活几天就被关闭,过一段时间又卷土重来。
-通过网站封装避免审计。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受害者按照“指引”下载的诈骗理财app,都是黑灰技术人员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进行包装的。所谓打包,就是把网站、应用名称、LOGO、启动图打包成一个App应用包,让网站以一个App的形式呈现出来。
业内人士表示,骗贷网站经过包装,变成了骗贷App,成本极低,防不胜防。此前,一款名为“众安”的假贷款诈骗App被一个租用境外服务器的假贷款网站打包。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电信网络诈骗防控中心副主任常文表示,通过应用打包分发平台,开发者只需简单的点击操作,即可自动生成并快速分发应用。诈骗相关app不放在手机系统的应用商城,诈骗分子发送安装包或链接给受害者下载,规避应用风险审核和开发者信息注册系统。
——多方引流,群发。
假网贷App的引流方式包括搭建假贷款网站等待受害者上钩,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推广。不仅有向不特定群体广撒网的,也有通过黑灰产业链非法购买需要贷款的人信息的。
据山东警方介绍,诈骗分子还通过冒充快递员、在“马宝群”发兼职广告、张贴广告等方式分流,渠道更多、频率更高、活跃度更强。
治理诈骗app的制作和传播等关键环节。
今年以来,山东、江西、河南、广东等地警方加强了对虚假网贷App诈骗的治理。
今年上半年,山东警方破获网贷诈骗案件,同比上升约101%。山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虚假贷款诈骗等涉及app较多的诈骗类型,开展了“扫楼”“破卡”等专项行动,摧毁了一批国内从事诈骗app开发、引流、推广的窝点,为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加强通信、金融、互联网综合治理仍是关键,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业内人士认为,打击制假网贷app,应重点打击涉案的小微科技公司和个人。“这些小微制作公司通常都是搭建app的小作坊。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做技术模块,有打擦边球的想法。”
对于虚假网贷App的推广和引流,业内建议加强对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搜索平台和大型社交软件公司的监管要求,切实加强对广告主和流量购买者的财务资质审核,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指出,诈骗分子假冒投资平台诱导诈骗网民,给网民造成严重财产损失,也可能带来个人信息泄露,应引起足够重视。群众需要下载App通过官方正规渠道;遇到非官方客服联系,要注意核对对方身份,千万不要转账。应用商店等平台应加强对可下载应用的安全审查,防止虚假应用浑水摸鱼,危害广大网民。(汪洋吴剑锋)
来源:北青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虚假贷款软件贷款影响征信吗,虚假贷款公司的套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591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