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猫哥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借钱越来越容易,监管部门对借钱的用途要求越来越高。
随便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各种借贷app层出不穷,甚至银行也在大力推广消费信贷。但最近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相继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风险排查,严格监控消费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
这两者有什么联系?
首先要普及两个概念:
●什么是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信贷、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等方式向个人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旅游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短期信用贷款、个人小额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等。一般额度是几十万,最高可以到一百万。
●什么是现金贷?
现金贷,即“小额现金贷款”的简称,是指金融机构向个人发放的资金借贷,主要面向传统金融机构(银行)无法覆盖的借款群体,如蓝领工人、学生等。一般就几千块钱。前者规模大,以白领为主;后者是小众、高频,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和“急于转身”的学生。
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在拼命借钱给老百姓,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链条。通过消费贷款和现金贷,每个人都找到了一条“钱生钱”之路。
01
从银行贷款从来没有这么容易过。
2013年之前,个人向银行贷款还是很麻烦的,大部分人都借不到。即使是消费贷款,当时银行的消费贷款大多只借给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的人,年化利率也就10%以上。当时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公务员、教师从银行贷款,周转给高利贷者,高利贷者再放出去,大家都赚利差。
2015年,消费贷和现金贷业务爆发式增长。各种机构打着“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的名义,抢市场,不断降低门槛。以前只有少数人“享受”借钱,现在是送货上门。只要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数不清的应用:
很多app里都有消费贷和现金贷,真的是“老少皆宜的咸宜”。目前消费贷和现金贷主要是一二线城市线上,三四线城市线下。创业公司、上市公司、银行都有这个业务。各种现金贷、消费贷公司都在全力推广网络、电话营销。
归根结底,所有的金融结构,无论是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从事“吃利息”的业务。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互联网借款时,银行也很着急。因此,面对火爆的消费贷款市场,银行也是按捺不住。
相比资本不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银行要有钱得多。猫哥常用的一个银行APP经常推送这类产品,相当吸引人:
前段时间银行只要提供稍微正规的单位出具的收入和流水证明,就可以办理几百万的消费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还款方式参考房贷。除了这类大额消费贷款,在各家银行的app里,只需要你的手机号和身份证号,就可以“很快”借到钱,最高额度可以达到30万。
借钱越来越容易,但即使是最容易的贷款也是要利息的。然后,据说经济不是很景气。用来做什么?仅仅是消费升级吗?
02
大额消费贷款流向楼市。
如果你能从银行贷到几百万,显然你不会花在家电、旅游等上面。其实花不了那么多钱。因此,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大额消费贷款显然会流向“投资”。
例如,猫哥认识一位朋友,他刚从银行获得100万元的消费贷款。在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协议中,明确规定不得用于炒股、购房等投资活动。这也是所有标准合同中的必备条款,也是需要反复监督的。
但实际上这笔贷款是用来投资的,所谓“投资”就是买房。那么,如何绕过监管呢?因为现在的监管要求必须提供消费证明,每一笔钱无论花在哪里都需要给证明,账户的资金流向需要监控。另外,想申请房贷,名下不能有消费贷款,必须先还清。
但是处理的方法也很简单:
【1】以别人的名义借钱,找熟人让他借钱,然后和他签订借款协议;
【2】对于不是按揭贷款的银行贷款,尽量找小银行申请;
[3]接受更高的利率,向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借款;
在银行申请大额消费贷款,不能直接进入房产交易。你必须绕过弯道:
提现;买发票;中介组织帮忙提供凭证等等。
经过以上操作,你就可以干净利落的用消费贷投资房产了。猫哥咨询了银行。目前银行的消费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10%左右。最长期限为10年,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
这种利率和还款方式和房贷一样,只是期限没有房贷长。从利率和期限结构来看,简直是“投资”房子的“必备”!
那么,银行消费贷款违规进入房市的规模有多大?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流入楼市现象研究》显示,今年3月以来,异常短期消费贷款新增约3700亿元,其中预计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的30%。
随着房地产调控逐步升级,监管也在严查消费信贷流向楼市。截至目前,北京、江苏、深圳、广州等四地已出台文件,严查消费贷款等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有媒体报道称,深圳部分业主被银行发现用480万消费贷款买房,需要提前还款。无奈之下,只好卖房换钱,提前归还消费贷款。
一些银行已经逐渐停止对普通人的消费贷款,只贷款给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人。
03
一层手套可以一石多鸟。
当年银行叫停大额消费信贷,现在力推信用贷款,一年最高可还30万,最低年化利率5.25%,本金利息一次性全额支付。
面对一线城市的高房价,30万不算多。但是你也可以钻空 sub,多找几个人处理就行了,积少成多可以积少成多。
其实从收益上来说,相比企业贷款几亿甚至几十亿,银行对消费贷款放心多了。只要不被诈骗,一般不会变成不良。银行最怕的就是逾期,最怕变成“坏账”,因为这会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状况。也许多年辛苦赚来的利润都会被一笔不良企业贷款“吃掉”。所以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很多。
目前企业很难做公贷,企业也不急于扩张。即使拿到贷款,也会投资房产,买理财。比如上市公司目前买了大量的理财产品,你不能强迫企业拿钱去做无效投资。如果投资失败,就会变成坏账。所以,仅仅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银行也把业务转向了消费贷款,“小额”的消费贷款可以分散风险。
企业会破产,但根据现行法律,个人承担无限责任,不能“破产”。最坏的情况,银行可以查封拍卖自己的财产,也就是房子。
如果银行本身因为监管严格不能大规模做消费贷款业务,那也很简单。通过借给小贷公司和互金平台,可以再借给用户。方式是:
[1]打包一个信贷资产包,转让给合作银行。银行收到信贷资产包后,会逐一审批。审批通过后,银行将购买信贷资产包,并将其列为银行的表内业务。银行购买的资金会转入小贷的归集账户,贷款可以循环使用。
[2]信贷打包发行的ABS产品,在公开市场发行,由银行等机构购买。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石多鸟的办法:
【1】银行绕过监管,表内外干净;
【2】脏活交给小贷公司和互金平台完成催收任务;
[3]小贷公司、互金平台也取得了高收益。
在中国,催收很麻烦,尤其是银行。作为正规机构,不应该走得太远,否则用户会投诉甚至产生社会影响,影响银行的声誉,也没有人愿意说用户“被逼死”。
但是小贷公司和互金平台不怕。
首先,他们不怕逾期,即使用户逾期,他们还有钱赚。因为用户逾期,它可以收取各种“逾期管理费”,高于利息。
例如,如果猫哥刚才借的1500元逾期未还,逾期费可能是每天150元。逾期一个月,不计本息,仅逾期费就有4500元。这样算下来,加上利息可能高达7500元。
利润巨大。
如果每个人都逾期一个月,基本上只要能收回客户30%的钱,贷款公司就能活得很好。从概率上来说,不可能有超过30%的逾期。
催收方面,相比银行的电话催收,小贷公司和互金平台的催收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无敌电话”,比如通知借款人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等。这些银行做不到也不敢做的事情,都是小贷公司和互金平台在做,银行只是管好这些公司。
从这个逻辑来看,加强监管后,借钱只会更贵。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别忘了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本文由大猫财经(ID:蔡瑁_双泉)提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秒到账的平台有哪些,贷款是秒到账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825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