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靓丽的新农村。
抓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家园
八月盛夏,科左后旗牛羊肥壮、瓜果飘香,辽河平原满目苍翠、生机盎然。极目远眺,一座座整齐的村庄点缀其间,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牧野风光展现在眼前,这是“十个全覆盖”带给科左后旗大地的崭新变化。2014年以来,科左后旗委、政府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将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中心工作,从农村到牧区、到嘎查村到自然屯,拉开了一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大会战。该旗针对农村牧区面积大、少数民族人口多、嘎查村基础设施欠账多的实际,各族干部群众以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聚焦工作重心、聚集人员力量、聚合财力资源,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使各族农牧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享得上的实惠与幸福。
精心谋划民生工程得民心
“十个全覆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科左后旗作为国贫旗,面对贫困人口多、财政困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一直以来都是科左后旗旗委、政府关心关注并不懈努力的方向。
为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实施,科左后旗针对重点难点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多次召开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形成了主要领导直接抓、责任领导重点抓、牵头单位具体抓、协作单位配合抓、全旗上下联动抓的格局。旗乡村三级干部进村入户摸底分类,对嘎查村和自然屯“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内容进行逐村对照核实,按照“缺啥补啥、产业配套、一步到位”的要求,特别是对新增的自然屯的建设内容、投资概算、规划意见进行了汇总,经领导小组反复审核后,由旗委农工部牵头逐村落实建设内容、实施单位、完成时限等。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分项落实,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同时,根据新增自然村屯和提档升级嘎查村实际情况,将“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体规划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科学对接、同步推进、统筹安排。对实施的嘎查村,逐村编制施工规划,明确工程量、资金量和完成时限。对实施的具体项目,按照村庄规划审定其建设内容和标准,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针对性。
大力推进乡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科左后旗各个行政村屯,到处可见 “十个全覆盖,幸福到家来”这样的标语,这些令人激昂奋进的口号不仅书写在每个新农村的院墙上,更是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付诸于每名干部群众建设家园的行动中。“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从四大班子到苏木镇、嘎查村组,科左后旗广大党员干部没有正式休过一个双休日,“白加黑”“五加二”,在干部的身上,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他们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该旗实行普通干部、科级、处级“三级联动包嘎查村”模式,全旗共选派1944名党员干部。其中,处级干部19名,科级干部350名。19个苏木镇场分别派驻由一名旗级领导为组长的工作组,283个嘎查村分场分别派驻一个由科级领导干部为组长的工作组,并明确2名长期驻村干部。同时,旗委组织部还选派262名年轻优秀的党员干部到嘎查村担任“第一书记”,重点推进“十个全覆盖”、产业发展、扶贫攻坚和党建工作。建立“双四联”模式包联帮扶网络,即市、旗、镇、村四级包联;包扶单位帮扶、“两委”班子包联、党员干部直联、工作组驻联。旗级领导带头,对特困户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精准帮扶。正处级领导每人帮扶3个特困户,副处级领导帮扶2个特困户,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帮扶1个特困户,普通党员干部每2人帮扶1个特困户,确保户户有包联责任人。印发了工作制度,明确各工作组“干什么” 和“怎么干”的问题。以嘎查村(分场)为单位建立包联帮扶台账,细化帮扶任务、完善具体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销号式”管理,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出台了《干部下基层工作组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同时,加强监督管理。成立10个专项督查组,逐村巡回督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督查中发现驻村干部漏岗的,一次进行约谈、两次通报批评、三次进行组织处理。建立了“月调度、季分析、半年总结、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嘎查村(分场)工作组每周反馈一次信息,苏木镇场工作组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旗级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推进工作。统一制作印发了下基层干部《民情日记》、重点工作台账、干部入户调查登记表等,保证工作底数清、数据实。坚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作为发现、培养和锻炼干部的“试金石”,在工作推进落实中选人用人,重点检验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一大批优秀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在干部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切实增强了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危房改造是“十个全覆盖”的重头戏。在努古斯台镇哈拉嘎台嘎查庙哈小组,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新瓦房让人眼前一亮,搬进新居的村民赵金仓边收拾着院子边说:“看着现在的房子心里暖乎乎的,我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
在危房改造中,该旗多渠道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强化资金支持和贷款协调,将危房改造示范村全部纳入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重点,对项目立项报批优先考虑、资金投入加以倾斜。积极协调信用联社降低信贷投放门槛,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镇村干部出面协调、联户担保、抵押等方式争取贷款支持,解决建房资金缺口。
嘎查村与特困户、“五保户”签订协议,所需资金暂由镇村两级垫付,房屋建成后在补贴资金中予以返还。没有资金、但有能力组织建设的危房改造户,由改造户自行协商进行几家联建。有富余劳动力、只能筹措部分资金的改造户,采取以工代资、打工互助等形式,缓解资金不足压力。对于特殊危房改造户,发动全社会捐款。甘旗卡镇鲁根嘎查照日格勒图一家拿不出钱搞危房改造,为这事儿一直很愁。后来,政府为他协调了1万多元的低息贷款,加上政府补贴的2万多元,他又自筹了1万多元,很快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为同步推进危房改造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该旗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化扶贫、饮水安全、生态收转等涉农涉牧项目资金4.7亿元。其中,集中捆绑投向15个危房改造示范村项目资金1.3亿元,使示范村达到路、树、沟、墙整齐划一,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和增收项目综合配套。
仅今年上半年,该旗就完成危房改造4271户。实施街巷硬化2729公里。安全饮水327处,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9所,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便民连锁超市各52个。新建砖路158公里、院墙改造214.8公里、粉刷墙体130.5万平方米、硬化路肩23万平方米。建文化广场21个,安装路灯1103盏。农村牧区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1326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和36825人的社会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
全民参与共同打造美丽新家园
沐浴着盛夏的艳阳,记者走进甘旗卡镇束力古台嘎查,雪白的围墙上“村民公约”“卫生公约”等标语格外显眼;整洁的院落内,绿意浓浓的蔬菜、花草给村子平添了生机;路边的树荫下,忙完农活的村民们笑声不断,畅谈着“十个全覆盖”带来的幸福生活……
嘎查书记苏雅拉图告诉记者,为了让整洁的村落保持下去,嘎查划分了各户环境卫生责任区、绿化成果责任区,实施了“门前三包”的管理方法,同各户签订了绿化成果归户管理、卫生管理责任区协议,成立了由村民、村干部组成的环境卫生指导评比小组,定期对各户院落、责任区环境卫生进行评比打分,通过村广播、宣传栏通报评比结果。落实责任、构建机制,提升村民爱村、护村、建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环境卫生管理的常态化。
“政府都帮我们建的这么好了,我们咋能不好好维护它呢!”
“我每天都要把门口周边扫一扫,要不然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似的。”
……
谈起村容村貌,正在乘凉的村民们纷纷感慨。
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是“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科左后旗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加工程建设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悬挂展板、粉刷标语、文艺演出、绘制文化墙、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大喇叭广播等多种宣传方式全面发动群众。把“十个全覆盖”前后变化、组织群众参加“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建设制作成122块图文并茂的流动展板,在各嘎查村屯进行宣传。组织人员开展文艺创作,把“十个全覆盖”等内容编写成“三句半”“好来宝”,谱写成歌曲。专业演出与业余演出相结合,充分利用流动舞台开展下乡演出134场次,旗、苏木镇举办“十个全覆盖”知识竞赛12场次。粉刷标语556条,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墙5000米,发放“十个全覆盖”明白纸29000余份。旗信用联社推出“十贷十不贷”的惠民政策,“美丽庭院”户、“最美的农牧民”以及积极参与、支持工程建设的群众可优先获得贷款,提升了广大群众参与“十个全覆盖”的热情。为了发挥党员作用,制作了农村党员工作手册,把各个村脱贫攻坚任务、“十个全覆盖”任务、工程任务和重点任务倒排工时全部收录其中,发到党员手中,让党员们知道嘎查村里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吉尔嘎朗镇马莲秋嘎查建小广场涉及到扩地、柴草清理等诸多问题,本以为是一个工作难点,镇村干部做好了打攻坚战的准备。可意想不到的是,嘎查里的党员不辞辛苦,走家入户做群众工作,还发动群众一起说服不配合的少数人,很快,大家从幕后走到台前,该拆的拆,该清的清,小广场顺利建成。
该旗专门制定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嘎查村管理办法,在规划建设、产业支撑、公共服务、文化培育、文明创建、素质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探索群众参与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各苏木镇(场)、嘎查村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工程管理办法,嘎查村实行嘎查村干部、党员包路段制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并将“门前三包”、定期清理垃圾、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奖惩等纳入村规民约,建立起农牧户、管护队、嘎查村、苏木乡镇政府、相关部门“五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全民共建、多方共管”的格局。管理中,特别重视发挥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宣传、动员、组织、管理作用,对“两委”班子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定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基层组织和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利实施。
植树造林美丽乡村更靓丽
该旗坚持把植树造林与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自三月下旬以来,科左后旗每天组织12000多名干部群众,在609个村屯实施绿化造林,在249个已实施绿化的嘎查村屯开展补植工作。在国省干线、高速公路以及重要县乡道路栽植各类苗木83万株,在旗域内所有通行的各级道路两侧实施绿化。同时,积极推进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治理工程建设,造林21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500万株,农村牧区人口人均达50株以上,退耕还林还草13万亩。按照“一律半地下整地,能宽不窄、能密不疏、见缝插绿”的要求,把造林重点调整到村屯、城镇及周边和通道绿化。改进树种,坚持“适地适树、乡土树种、美化优先”的原则,减少杨树比重,突出柳树、樟子松、云杉以及果树,杨树比重减少到20%以下,柳树和樟子松比重分别达到30%以上,其他乡土树种和经济林比重达到20%。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金、财政补贴资金、农牧民自筹资金”等方式,旗财政拨付造林资金7000万元,撬动社会垫资和群众自筹资金6800万元。整合全旗300名护林员、74名森林公安干警、36名专职草原监理员和330名基层兼职草原监理员力量,全方位加强管护。实行边造林边落实权属和管护责任,确保每棵树都有人管护。
美丽庭院为新农村牧区再添彩
为了助力“十个全覆盖”工作,打造美丽乡村,去年7月,该旗妇联琢磨出一整套务实管用的办法。
“净化、绿化、美化”“庭院美、室内美、厨厕美、身心美、村庄美”,旗妇联分别制定了“有形量化”的具体标准,引导村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旗妇联下发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十全美丽庭院”、建设美丽乡村倡仪书》,发放宣传折页、倡议书 、宣传兜、海报等30000余份,制作宣传标示牌10000余块,在各家各户门口及村屯醒目位置张贴“美丽庭院”创建宣传画15000多张。把“美丽庭院”创建与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通过开展“家庭清洁”集中整治行动,组织农村妇女彻底清扫庭院内外,清除各类垃圾及废弃物。结合“和谐自我、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村庄”建设,开展学习家庭、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等各类“最美家庭”评创活动。
培育示范户。通过村民自荐,村妇代会推荐,“两委”班子审核,乡村两级妇联走访,确定基础较好的户作为“美丽庭院”建设示范户,乡村妇女干部和典型户实行“一对一”帮扶,每天进村入户具体指导,提升创建标准。示范户创建达标后,每户再带动2-3户,达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创建“美丽庭院”,提倡庭院“四区分离”、养殖区“三分离”,刚开始,部分村民们很不理解。“美丽庭院”示范户评出来了,村民们也心服口服了。
“根据院子大小和布局进行改造建设,划分出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和仓储区。房前种植房后养殖,中间是住宅,两侧是仓库。养殖区、种植区和生活区之间进行隔离。各嘎查村不搞一刀切,就近就地取材,木栅栏、木板墙、夹栅子、编篱笆各具特色。院子干净利索好看了。”在“美丽庭院”示范户、布敦花嘎查金文伟家,镇党委书记布仁吉力根兴奋地解释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旗妇联、团旗委、旗卫生局联手开展 “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服务队”“好婆婆”“好媳妇”等评比表彰活动。谁家儿媳妇跟婆婆相处的好上电视了、谁家是“最美家庭”上光荣榜了……一时间,这些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大伙儿互相比、互相学的劲头更足了。目前,全旗共涌现出自治区级“最美家庭”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2个、示范户6户,旗镇级示范村95个、示范户18000多户。
产业支撑农牧民收入节节高
该旗坚持一手抓“十个全覆盖”,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力争实现每个嘎查村都有支柱产业,不断促进农牧民增收。
南部苏木镇(场)以现代农业为主,实施《2013-2017年东部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对示范区内农田进行全面改造,建成玉米节水高产高效农田8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标准化示范区20万亩,农田深松、玉米水稻新品种、配方肥、不同播种密度等试验示范区10处。在金宝屯镇、散都镇种植有机水稻1万亩。北部以发展黄牛产业为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黄牛交易市场,实施“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依托国家草牧业试点项目、自治区退牧还草工程,全力推广籽粒玉米全株青贮及“三化两贮”技术,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发放青贮籽150万斤,种植青贮100万亩。科尔沁牛业与农牧户订单青贮12000亩。牧合家有限公司为养牛群众担保贷款,和农牧户订单青贮2万亩。目前,全旗已建起养牛小区46个,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了好力保、明明安、束力古台、白音淖尔等标准化黄牛养殖小区(场),成为全市的亮点工程;建设母牛繁殖示范村30个,新增年出栏500头以上育肥牛场(小区)5个,肉牛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2100户,育肥牛专业村31个。今年全旗肉牛存栏59万头,出栏4.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7.3%、55.2%。“十个全覆盖”嘎查村累计新增黄牛3.5万头,仅黄牛养殖一项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同时把贫困户放在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首要位置,提前为贫困户规划,优先建设,让贫困户率先住上新房、喝上自来水、点亮电灯、围起院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同时,发挥项目资金作用,实现了资金覆盖面最大化、项目效益最大化、群众满意度最大化。该旗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业银行“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信用联社贴息贷款及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十个全覆盖”项目建设资金5.3亿元,合理配置、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在全旗66个“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村优先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该旗依托扶贫项目,为贫困户建设棚舍、窖池,发放牛犊、羊羔及生产资料,利用农行贴息贷款、信用联社贴息贷款及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购进基础母牛、羊,发展“短平快”的养殖项目,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去年以来,以先建后补的方式投入扶贫资金9470万元,新建永久性棚舍3529座、23万平方米,窖池76座、3800立方米。该旗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用工时优先雇用贫困群众,使其通过打零工赚取费用,按工顶账,解决砌砖墙、建网围栏等工程中的百姓自筹部分。同时,该旗积极推行“合作社+金融贷+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精准扶贫新模式,大力扶持合作社发展,并通过合作社搭建平台,在设施、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贫困户扶持,引领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合作社发展壮大、农牧民脱贫增收的“双赢”。截至目前,该旗已为马莲河水稻专业合作社、银岭草原牧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和种植业合作社、东盛粮油等有带动能力的专业合作社和扶贫龙头企业协调金融扶贫贷款1350余万元,带动764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科左后旗,在 “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尽情挥毫泼墨,村屯美、农民富、日子甜,描绘出一幅秀美壮丽的新农村画卷,谱写了一曲为民造福的华美乐章!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华美乐章的近义词,唱响华美乐章":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585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