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给股市泼了一盆冷水,a股市场呈现出脱离全球趋势的低迷。此外,居民1.2万亿存款的去向问题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讨论。一般认为,存款更容易“动”起来理财。
让人感觉不舒服的是,4月初以来,尤其是股市表现非常糟糕。休闲金融认为,如果有超万亿的资金流入理财,市场表现肯定不会那么不堪。真实情况是有一小部分流入理财,肯定不是主力。
钱都去哪了?
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这当然是居民存款的主要流出方向。理论上,疫情稳定时,应该增加贷款。疫情三年,应该是大打出手了。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这也是疫情后需求低迷的原因。存款减少了,个人贷款也减少了。疫情过后,恐怕经济学家也想不通。
当然,还有利率下降、提前还贷等因素。而且短期贷款也在减少,这显然不是经济学能解释清楚的。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流行病,而不是经济危机。当然有本质的区别。如果是经济衰退,在即将走出危机的时候,就会加大杠杆,拼经济。而现在,显然不是。
疫情可能改变了很多人的心态,中国人对身体以外的东西更加悲观。这么多年,我们经历了一次金融去杠杆化,一次房地产去杠杆化。疫情过后,老百姓明显主动降低了杠杆。
对舒舒来说,坦然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
高杠杆的房地产行业在中国低利率时代并没有明显复苏。4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下降26.71%,北京下降37.3%,杭州下降32.7%,南京下降13%,合肥下降40%!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疫情过后,中国人可能更开明了,对银行的低利率根本不感兴趣。
观望气氛浓厚,再加上老龄化的大趋势,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多年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除了个人去杠杆,存款去哪儿了?
4月底规划五一出行,显然比疫情三年的花费要高,但问题出在消费上,值得推敲。
4月份CPI数据公布,显示消费明显不足。
休闲金融对五一期间的消费有自己的观察。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2.74亿,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19.09%;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480.56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00.66%。
游客量突破疫情前,游客量增加,旅游收入基本持平。这说明老百姓五一出行还是有“省吃俭用”的心态,更别说出国游还没有完全恢复,更别说航空公司空行业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这基本可以解释目前消费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
休闲金融认为,1.2万亿存款“搬家”,从疫情后的心理诉求来看,“个人去杠杆”加上出行、旅游费用的增加,当然会减少存款,可能会有“搬家理财”,但大概率只是一小部分,甚至是专家的一厢情愿。
对于居民存款来说,1.2万亿并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2023年3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换句话说,在1.2万亿左右浮动,是不可能诞生“动理财”这种激动人心的事件的。
由于“个人去杠杆化”后短期存款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存钱消费”的心态预计还会持续几个月,这给经济复苏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支出越少,对经济复苏越不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去杠杆对个人的影响,个人杠杆率如何计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166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