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万亿贷款新增背后:住户贷款“回暖”,下面是中国经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国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央行近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较上月大幅增加超过1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8月住户贷款增加3922亿元,由负转正。具体来看,短、中长期贷款分别较去年同期多增398亿元、少增1056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多增说明居民消费有所回暖,但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意味着居民购房需求仍然疲弱。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下降贷款利率环境下,票据融资8月同比多增1881亿元,表现偏强,反映目前企业生产扩张意愿仍不够强,抑或存在“以票充贷”现象。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月至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44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信贷供给较为充分,为实体经济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撑。从长期结构来看,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占比也在不断提高。7~8月份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以及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一般贷款增速,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票据融资强劲
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7.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人民币贷款余额2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
温彬告诉记者,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较上月大幅增加超过1万亿元,明显强于季节规律。且在去年8月已经达到历史同期峰值的基础上,同比仍多增868亿元,实属不易。这既有政策支持的因素,也显示市场预期和市场情绪已经出现好转。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记者,8月新增信贷和社融超季节性反弹,反映国内宽信用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内需修复动能呈现转强迹象,有望摆脱前几个月趋弱表现。反映国内宽信用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但从M1维持低位,票据融资强劲,反映目前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不够强,促消费、稳楼市等政策效果释放需要保持一定耐心。
分部门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4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0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44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58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告诉记者:“从企业部门看,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9488亿元,同比多增73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短期、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少增,而票据融资多增了1881亿元,说明存在‘以票充贷’现象。票据贴现业务虽然利率较低,但在高收益率‘资产荒’时期,票据贴现也可能成为银行新的资产选择。而且,票据贴现(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不良贷款率一般明显低于贷款平均不良率。”
赵廷辰表示,个别银行甚至刻意扩大票据融资规模压低该行整体贷款业务的平均不良率。特别是如果监管部门大力督促银行加大贷款投放,票据融资因发放手续相对简便快捷且可计入贷款,往往成为银行短时间内扩大贷款、满足监管要求的突破点,从而出现“以票充贷”现象。在2023年上半年票据融资同比明显少增情况下,8月票据融资出现明显多增,该现象值得继续观察。此外,企业中长期信贷继续少增意味着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处于持续修复阶段。
周茂华也表示,8月新增贷款同比多增,主要贡献之一是企业票据融资。企业短期、中长期新增贷款同比均少增,票据融资表现较强,反映上半年企业贷款需求提前透支。同时,在不断下降贷款利率环境下,票据融资偏强表现,反映目前企业生产扩张意愿仍不够强。
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8月份,企业中长贷同比略有少增,但基本符合季节性水平,虽然企业中长贷并不算弱,但8月企业信贷仍然出现“票据冲量”的特征。表内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881亿元,是人民币信贷的主要支撑,主要源于在防范资金套利的监管要求下,银行更有意愿主动将表外票据融资贴现至表内。从票据利率上看,8月末票据利率开始上行并延续至9月上旬,表征实体融资需求有所升温。
住户贷款转增
央行数据显示,7月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而8月份,住户贷款回暖,增加392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02亿元。
温彬表示,8月住户贷款增加3922亿元,由负转正,较7月大幅增加592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02亿元,分别环比增加3655亿元和2274亿元。暑期对服务消费的拉动作用依然较为明显,与居民消费有关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55%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汽车消费季活动提振汽车消费热情,居民短贷有所扩张。
中长期贷款方面,温彬表示,8月新房销售仍显疲弱,但二手房销售回暖,8月14个城市二手房销售同比翻正,录得0.5%,带动部分个人住房贷款需求。8月31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提出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方案,并针对首付比例、二套房贷利率下限进一步优化,促进借款人和银行有序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支持各地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存量按揭利率及首付比例等下调,有望减少居民早偿行为,并带动新增按揭规模提升,助力住户端信贷稳定。
赵廷辰告诉记者:“从居民部门来看,8月住户贷款由负转正,也呈现复苏态势。短、中长期贷款分别较去年同期多增398亿元、少增1056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多增说明居民消费有所回暖,但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意味着居民购房需求仍然疲弱。2023年8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分别为949.2万平方米、8.45万套,同比分别下降22.78%和25.11%。从数据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探底阶段,但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周茂华表示,8月份居民短期新增贷款同比多增,中长期新增贷款同比多减,但环比改善。反映居民消费在回暖,楼市销售有所改善,但弱于去年同期水平。
周茂华预计,新增信贷和社融数据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主要原因是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增强,金融稳增长政策有力支持。新增信贷方面,居民消费和购房新增需求增强,市场需求与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有望进一步增强企业扩张信心,加上部分企业再融资需求,推动企业融资继续扩张。
温彬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体融资需求增强,叠加宏观组合拳及时出手,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带动8月金融数据表现明显改善。后续,为实现政策协同、稳流动性、稳信贷和降成本等多重目的,四季度仍有降准的可能。同时,结构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有望加码,发挥“准财政”和精准滴灌作用,扩投资、促消费,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继续支持房地产市场调整优化。此外,为提升政策传导效率,也将更加注重引导资金进入实体,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政策筑底和经济蓄力,将驱动后续信用稳定扩张和信贷结构优化,并进一步增强经济稳步回升的动能。
(编辑:曹驰 校对:颜京宁)
个人贷款规模
自2017年开始,ABS便以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融资市场中逐渐站稳脚步。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延续去年扩容态势,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市场今年前9个月共发行922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总计1.5万亿元,已占去年全年的四分之三,ABS产品发行持续火热。此外,还有多只创新ABS产品实现首发。不难看出,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仍呈稳健良好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今年已有104家金融机构参与到资产支持证券承销业务上来,其中包括70家券商、33家银行和1家资管公司。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从全市场ABS累计发行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9月30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累计发行项目3550只,累计发行规模约7万亿元,其中信贷ABS市场累计发行规模达3.3万亿元,企业ABS市场累计发行规模达3.3万亿元,ABN市场累计发行规模达4103亿元。
从新增产品角度来看,年内市场新增发行922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总计1.5万亿元。
企业ABS方面,年内新增发行项目655只,新增发行规模达6823亿元,市场份额达46.87%。其中应收账款发行规模最大,发行规模达2321亿元;信贷ABS方面,新增发行项目111只,增发行规模达5871亿元,市场份额达40.32%。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RMBS)发行规模最大,发行规模达3023亿元;ABN方面,新增发行项目156只,新增发行规模1865亿元。其中票据收益发行规模最大,发行规模达997.99亿元。
此外,年内还有多类ABS产品实现首发。例如,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的“兴银2019年第四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总规模达55.18亿元,是市场首单挂钩LPR为基准定价的浮动利率信贷资产证券化(ABS)产品。由此不难看出,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券商承销方面来看,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已有104家金融机构参与到资产支持证券承销业务上来,其中有70家券商,33家银行和1家资管公司。
具体来看,截至9月30日,资产支持证券承销规模最大的是招商证券,总承销额达到1538.8亿元,共承销88只ABS项目,其承销规模反超中信证券暂列首位;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分别位居第二位、第三位,在年内实现ABS承销金额分别为1406亿元、906.8亿元。位居前十位的ABS承销商还有中金公司、平安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行和信达证券。中国银行则是唯一一家挤进ABS承销榜前十位的银行。
随着今年年初ABS市场结构的迅速变化,主承销商排行榜在今年发生大洗牌。截至目前,平安证券、海通证券、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异军突起,曾为蚂蚁金服项目承销主力军、ABS“老将”德邦证券已降至第20位。
来源:证券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个人贷款业务发展(个人贷款规模)":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287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