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杨东平 武汉房企贷款(银行可以向房地产企业贷款吗)

杨东平 武汉房企贷款(银行可以向房地产企业贷款吗)

银监会“老虎”落马,“跑马圈地”时代结束?,下面是团结湖参考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杨东平 武汉房企贷款

冷静了几天的气温,卷土重来,一如平稳了没几天的新闻。因为炎热是夏天的真相,而真相或许会迟到,但不可能缺席。比如前几天团结湖参考(微信ID:Talkpark)提到,济南市某位副市长被带走调查,隐身一个多月。昨天真相就敲门了,济南前任副市长王新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终止人大代表资格。这几天真相大白的还有银监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杨家才,也是在失联一个多月后,中纪委证明这个人没有去外星,只是被审查了。

说起来,纪委这几天是加班加点赶进度,连续三天“一日一虎”。这也不难理解,收获的秋季说到就到,打虎高潮不在这个火热的夏天迸发更待何时? 杨家才被查后,连同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主席助理张育军,“三会”都已有老虎落网。银监会出了个杨家才,这是偶然中的必然,丝毫不必吃惊。

从行政级别看,“三会”虽然是平级机构,但银监会的权重显然要更具含金量。仅监管资金量,银监会就傲视群侪。截至今年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238万亿元,而全国保险业资产总额才十多万亿。更重要的是,银行业是金融运行的基础,不管是炒房炒股买保险,都绕不开银行的手。“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那么银行业就应该是这道底线的最后防线。

所以当证监、保监两会都被证明有人“与金融大鳄内外勾结”、要摇撼金融系统的稳定时,当然要确保银监会这块高地的纯洁稳固,对它的正风清肃从严从重,这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所以说杨家才的被查不是姗姗来迟,而是银监会反腐作为重头大戏登场。而杨家才落马,又会给银监会带来多大的震荡,这个夏天刚刚开始,不妨静听烈日与暴雨的交响。

杨家才被查的原因,有严肃媒体就报道指,他是被数月前的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杨东平案牵出,涉及到了武汉一家房企贷款案。这可能是他被查的一个原因,但不太可能是他这样级别官员落马的唯一原因。此时此刻,我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那振聋发聩的讲话:要严厉惩处个别监管人员和公司高管监守自盗、与金融大鳄内外勾结等非法行为。杨家才属不属于这样的监管人员难以猝下定论,但有一些事实不妨参看。

不久前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落马时,就有媒体调查发现,项俊波在担任农行董事长期间,曾与某“金融大鳄”勾结,帮助其骗取农行32亿元开发性贷款。而当时正是杨家才担任银监会监管一部主任,分管四大国有银行。这样重大的监管漏洞,很难不让人想到监守自盗。交通银行杨东平案,审查通报指其为私营企业主获取贷款提供帮助,而他又与杨家才是故旧,监管机构、银行与资本内外勾结,也不难想象。

杨家才的仕途几乎全部在央行和银监系统,进京到银监会任职已整整十年,并且长期占据办公厅主任这个中枢要路。也就是说他在银监会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而他的腐败所造成的后果也不会恶恶止其身,一定会某种程度上恶化政治生态。中央巡视组对银监会的反馈中指,利用监管职权谋取私利的问题反映多。对会管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机构问题多发。在杨家才被带走调查的当天,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李昌军也被宣布审查。“今年是强监管的一年,也是监管问责的一年。”杨家才落马前的这句话确实切中银行业的弊病,但只是丧钟不仅为别人而鸣,也为他自己而鸣。

梳理一下金融系统最核心的“三会”,2015年“股灾”至今,已经有两位主席履新,四名高官落马。尤其是刘士余、郭树清两位主席到任后,让人感觉是带着任务来的,动作频频新政迭出,似乎每一份文件上都写着大大的“监管”二字。有人说,这意味着一个金融业大开大合、跑马圈地的宽松时代结束了。这样转折性的判断,或许要若干年后才能验证。但当下清晰可见的是,某些利益集团官商勾结,利用金融工具在楼市股市债市里横冲直撞,疯狂套取利益的套路玩不下去了。

明白这一大势,或许还不能帮你找到风口在哪里,但一定能告诉你雷池在哪里。

(文/于永杰)

微信号:Talkpark

商务合作及投稿邮箱:talkpark@ynet.com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微信号等信息。

银行可以向房地产企业贷款吗

股份制商业银行受房地产下行冲击影响更大,2023年上半年暴露出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数额更大。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2023年上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尤其是多家房企突发债务违约,让银行多了一些棘手的“坏账”。

前不久,中信银行对外刊登了一张招商公告,内容是拟处置福州市五四北泰禾广场债权,总金额近12亿元,其中本金约10.24亿元,利息约1.55亿元。

中信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截至6月底,涉及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升至5.29%,较2022年末增加2.21个百分点,并解释说“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个别客户出现风险,降级不良所致”。

受“泛海系”拖累,民生银行亦陷入“地产”危机。近日在民生银行主动终止的500亿元可转债募资计划的两轮问询中,上交所均重点提到有关民生银行涉房业务的安全合规问题。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末,18家重点上市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10家股份制银行、2家城商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2970.26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209.32亿元。

其中,6家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2053.88亿元,占比7成,2023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不良贷款76.28亿元,在18家银行中占比约3成。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870.78亿元,其中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不良贷款137.72亿元,在18家银行中占比近7成。

也就是说,股份制商业银行受房地产下行冲击影响更大,2023年上半年暴露出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数额更大。

国有商业银行是开发贷投放主力

今年上半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正在恢复,但增长幅度并不大。

截至6月末,19家重点上市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主要是开发贷)余额共计6.98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881.88亿元,增幅为4.3%。

其中,国有六大商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达4.09万亿元,在19家被统计银行中占比59%;上半年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新增房地产业贷款249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6.5%,在19家银行中占比87%。

也就是说,上半年新增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中,8成以上来自国有大行,这也是房企开发贷的主要来源。

另据央行公布的2023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开发贷款投放力度加大,上半年累计新增4200多亿元,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以促进开发商加快项目施工建设,保障项目交付。

农业银行是房地产业贷款投放规模最大的银行。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余额8925.45亿元,较2022年末新增投放529.24亿元,增幅为6.3%。

业绩会上,对于农业银行上半年在房地产领域的总体布局,农业银行副行长刘加旺总结称,一是将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金融领域作为房地产的投放重点。第二,房地产贷款聚焦重点区域优质客户和刚需及改善型住房等项目。第三,持续为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办理合理的展期、调整还款计划。

与此同时,农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中的不良率也在上升。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516.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47亿元,增幅为12.3%;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为5.79%,较2022年末上升了0.31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进一步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信贷政策,积极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支持优质房企改善资产负债表,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业务稳健运行。”刘加旺表示。

中国银行是房地产业贷款投放第二大银行。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8461.73亿元,较2022年末新增723.45亿元,增幅为9.34%,是上市银行中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贷款最多的银行。“受益于部分重点不良项目化解,贷款余额取得较大增长。”中国银行方面解释称。

同时,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明显下降。上半年,中国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43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28亿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2.12个百分点至5.11%。

对此,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对中国银行而言,境内房地产开发贷款中70%以上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整体结构比较合理。我们在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房地产支持政策同时,也加大了清收化解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相信随着市场调整机制逐步发挥作用,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进一步优化,房企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逐步得到化解,我行涉及房地产的资产质量也会保持稳定。”

第三大投放大户是建设银行,2023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贷款626.77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了8.13%;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4.76%,较2022年末增长0.4个百分点。

第四大投放大户是工商银行,2023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贷款423.8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了5.85%。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6.68%,在18家上市银行中为最高,不良率较2022年末增长0.54个百分点。

针对房地产业资产质量问题,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表示,在开发贷款方面该行房地产市场风险持续出清,房地产业的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在整体贷款中占比较低,且拨备计提充足,对盈利影响有限,风险整体可控。

第五大投放大户是交通银行,截至6月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5065.89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32.68亿元。交通银行成为国有大行中房地产业贷款投放唯一负增长的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89%,增幅近500亿元;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恢复增长。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等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则出现下降,其中,招商银行减少超200亿元。

这些银行涉房贷风险飙升

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的绝对值规模并不算大,但不良率飙升值得警惕。典型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

据中信银行中报披露,截至6月底,涉及房地产业贷款余额2832.03亿元,占公司贷款10.33%,较上年末下降0.65个百分点。但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额半年内增加了 64.44 亿元,不良贷款率半年内上升 2.21 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资产质量压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环境复杂严峻,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行业结构发生变化,少数客户还款能力会有变化;二是房地产不良逐渐出清过程中,一些客户资产质量面临压力。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中信银行最大十家公司类贷款客户的贷款余额合计845.99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58%。其中4家大客户均来自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共计365.98亿元,占十大客户贷款的43.3%。

胡罡表示,中信银行对公涉房贷款采取了白名单准入制,并由总行统一审批。在区域分布上,一线和二线城市对公涉房贷款余额占比90%。从担保情况来看,95%贷款有抵押物,且其中98%的抵押物在一二线城市。同时,对公房地产的货值覆盖率比较高。

同样因在房地产领域屡次踩雷,招商银行上半年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攀升至5.52%,较2022年末增加1.44个百分点。

“主要是受制于不良资产处置滞后性的影响。如果进行比较乐观的判断,大概率招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的拐点会在今年年内出现。”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在业绩会上表示。

关于碧桂园的合作和敞口问题,朱江涛表示,目前招行和碧桂园的合作额度与招行在行业市场的地位基本上相符,“从具体结构来讲,我行境内自营业务敞口占全部合作金额的87%,这部分基本都是项目融资,项目端货值对债务覆盖倍数在1.5倍以上。境外自营业务敞口占比5%,主要是境外银团贷款,担保方式是信用,一旦主体违约,这部分业务风险相对较大。”

截至6月末,民生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额195.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53亿元;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5.13%,较上年末上升0.85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也是一直同地产行业深度合作的民营银行。近年来,民生银行与多家房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正荣、阳光城、金科、佳兆业、蓝光发展等,这些企业有的暴雷,有的退市。此外,民生银行还为恒大集团、股东中国泛海集团提供了大额贷款。

在中期业绩会上,华夏银行行长关文杰还表示,由于当前的房地产行业仍在风险释放期,因此该行的零售业务违约率有所抬升。2023上半年,华夏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率上升0.95个百分点至3.77%,房地产业是该行不良率第二高行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杨东平 武汉房企贷款(银行可以向房地产企业贷款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39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