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贷款业务的规定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证券日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借贷法律法规2021新规1
法律分析:对于年利率超过36%的这部分贷款不需要还。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借贷法律法规2021新规2
依据我国有关金融机构的法律规定,从事商业贷款业务的,只能是依法设立、并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各种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除此以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都不能从事商业信贷业务,也就不能成为借款合同中的贷款人。 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即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是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贷款人;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的规定,除非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之外,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就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而言,依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0条的规定,下列人员和机构就不是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的对象: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书、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上面所列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因而,这些人员和组织就不能向相应的商业银行借款。
借贷法律法规2021新规3
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余俊毅
2022年1月1日起,银行业一些新的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不仅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推进银行转型步伐,也与银行理财客户息息相关。
资管新规元年正式到来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渡期至2021年年底。根据新规规定,从今年开始,刚性兑付的保本理财产品将不复存在。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王永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将全面净值化,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做好客户服务,这需要银行员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过,资管新规“去刚兑”后,将减轻银行资产端压力。债券型净值化银行理财产品和固收+净值化银行理财产品将成为银行理财新的发展方向。银行需要加强投研力量,才能与公募基金等其他机构进行竞争。
此前具有高流动性、高收益性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一度成为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的冲规模利器,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这一红利也将逐步消失。
2021年6月11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渡期至2022年年底。《通知》明确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定义、发行单位,并明确了其投资范围、资产久期、运作管理要求等,总体全面对标货币基金的监管要求,达到监管的一致性,阻断了套利空间。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配置端整改压力较大,有大量不合规的资产需要处理调整;二是投资受限,收益率走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弱;三是整体竞争力不及货基。按照《通知》的要求,预计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下降至货币基金的水平。
异地互联网贷款受限
除了与理财产品相关的新规开始实施外,《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网贷新规”)也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网贷新规对银行机构互联网贷款的出资比例标准和跨地域经营进行了限制,还对集中度风险管理、限额管理的量化标准提出了要求,要求各机构在2022年7月17日前有序整改完毕。
网贷新规指出,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符合银保监会其他规定条件的除外。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网贷新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直接的,对商业银行的集中度、跨区经营、核心风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对互联网平台的影响是间接的,能够对互联网平台以小规模出资放大杠杆的业务操作行为进行约束。这反映出,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实施机构监管的同时,还对对机构的业务经营、交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持续规范,有利于引导银行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和居民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展望未来,2022年,银行机构踏上新的发展起点,银行理财子公司登上更高的竞技舞台。苏筱芮对记者表示,一方面,银行机构可以更大力度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找到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新模式。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基金、保险、券商等其他资管机构良性竞合,共同构建资管行业新格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借贷法律法规2021新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44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