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我死了,我却不知道,下面是老斯基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核销后贷款还用还款吗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
在四川广安,最近发生了一桩怪事。
老蒋,广安井河镇火烽村人,今年六十七。
平时,老蒋在福建务工,有时会包一些小工程。总之,就是活得好好的。
但他在2月7日那天却被告知:
你已经死了3年了。
这是广安区社保局的社保窗口告诉老蒋的。
老蒋究竟是活着还是死了?站在社保窗口的是老蒋本人吗?
到底是谁在撒谎?
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科学……
老蒋从社保局工作人员那里拿到了自己“死亡证明”的复印件。
证明上说老蒋是2021年11月5日死的,盖章疑似是村委会,亲属签字是马某某。
更离奇的是,马某某不是老蒋的亲属,他只不过是村里的文书。
老蒋自己有三个小孩,但死亡证明上确实是村里文书签的字。关键是老蒋根本就没死。
这样的鬼故事,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
2018年年底,陕西商洛的老郭到村上,给86岁的母亲交新农合筹资款。
村上告诉他,没有老人信息。
老郭只能来到当地派出所查老母亲的户籍信息,人家告诉他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老人死了。
村上还给开了死亡证明呢。
因为老母亲的户籍信息被注销,老郭交不了她的2019年度新农合款,连每月100块的高龄补贴也享受不到了。
老郭找村里要说法,村干部支支吾吾,最后说:
把你母亲的名字搞错了,上报给了派出所。
同一年11月,三亚陈女士在异地准备办理港澳通行证,却被深圳市公安局短信告知:
系统无法查询到人口信息。
陈女士给三亚的老父亲打电话,让他到当地派出所去问问,这不问不知道,问了吓一跳。
原来,自己在2015年11月9日就死了。
在陈女士的户口注销核准表上,写着:
已通知家属,其家属未配合。
表上还有辖区民警签字:
情况属实。
神奇的是,陈女士的家人从来没有接到过核实电话。别说配合了,连不配合都没机会。
说回四川广安的老蒋,村上的文书马某某说自己也没签过字,他还立马联系了镇上负责社保的李某某。
李某某非常爽快哦,说喊老蒋第二天到镇上去恢复。
这让我想起了某天大头在某平台买了一本书,发现是盗版后跟客服沟通,人家二话不说:
您退货吧,退货还包运费。
这种办事态度,就跟当年给老蒋开死亡证明一样,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李某某说,这事是自己的工作失误。
大概是2020年1月左右,有个人拿着相关证件材料到窗口查询老蒋的社保情况。
这个人走的时候好像说了句“人都死了”,李某某当时就把老蒋的信息备注了一下。
后来提交死亡注销人员信息时,老蒋的信息就被填报了上去。
这理由,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斯基是信了。
不过老蒋这事还算好的,当地说会尽快给老蒋恢复社保关系,停发的养老金也会及时补上。
黑龙江安达的老高,因为准备出国补办户口本,也发现在户籍上自己已经过世了,所以户籍也被注销了。
他要恢复户籍,人家告诉他:
要想证明自己还活着,需要村里的盖章证明,再拿报纸拍张照,还要找三个村里人来现场证明。
老高就很火大,他说:
他们给我带来的麻烦,让我自己去跑这些东西,你说合理吗?
那么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如果是《走近科学》栏目,它应该会告诉你:
不是工作人员失误了,就是系统失误了。
所以说,最近咱在讨论ChatGPT的时候,大头说ChatGPT不如人好使,因为它不能背锅;生姜说ChatGPT比人更能背锅呢。
斯基只能让他俩别争了,在特定环境下,不论是人还是系统,都是背锅的一把好手。
当然,咱们可不是《走近科学》栏目,咱们是斯基故事会。所以鬼故事还没结束。
2013年,在河北深州市发生的事情就更离奇了。
当年出现了一份“死亡与失踪名单”,一共58人,他们中有深州市魏副市长、公安局崔副局长、村支书老葛等等。
然而在现实中,他们都还好好地活着。
因为有了死亡证明,这些人在当地农村信用社贷的钱就被核销了。他们贷的钱差不多有250万。
后来这事一查啊,说是因为这个信用社要改制组建商业银行,信用社的主任为了让不良贷款率低于3%,伪造了一部分人的死亡、失踪证明。
这个理由听上去还挺冠冕堂皇,这是为了公家的利益啊。
嗯,如果贷款被核销,你们还在还款,这么烂的借口,斯基也就信了。
实际上,这些人还是让斯基失望了。在被核销贷款后,他们都没有还款,不存在贷款被核销却还在还款的情况。
所以啊,老蒋这些人的“被死亡”到底是怎么回事?绝不能简单地亡羊补牢和道歉,就糊弄过去了。
这件事情发生时,系统从下至上究竟是怎么一步步犯错的?
为啥一个环节用了错误信息,还能在其他环节畅通无阻?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被死亡”背后是不是藏着其他人的犯罪事实,这可都是随时会炸的雷啊。
咱“死”也要“死”得明明白白啊。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贷款核销就没事了
“今年以来因疫情影响叠加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此轮疫情中受影响较明显,基于审慎严谨的分类标准,下调上述信贷资产分类,在核销额度内对上述信贷资产进行了核销。”8月22日下午,张家港行行长吴开在该行2022年半年度报告说明会上如是表示。
半年报显示,张家港行上半年不良贷款核销3.87亿元,较上年同期加大。吴开称,下半年张家港行将加大对已核销贷款的清收力度。
作为首家披露中报的上市银行,张家港行半年报显示,该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27.76%,利润增幅居于目前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农商行首位。不过,张家港行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则稍显逊色,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5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仅为个位数,为5.74%,营收增幅在目前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农商行中处于靠后的位置。
近年来,大型银行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服务政策,通过加大资源倾斜,竞争普惠小微市场。大行服务下沉对张家港行的影响如何?张家港行董事会秘书戚飞燕在业绩会上表示,从影响看,大行业务模式和风控要求决定了小微业务获客依赖于大数据、以覆盖优质客户为主,户均贷款规模偏高,覆盖面有限。
后期,戚飞燕称,张家港行将采取多项应对措施,包括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产品策略,制定出更加贴近当地市场的产品,进一步开拓细分领域市场;向小向下渗透客群,持续推进普惠小微贷款工作,深耕农村市场等。
近期,银行业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倒挂引发市场较大关注。张家港行副行长兼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金龙直言,目前,可能网络信息上出现的情形为3年期可执行最高利率(即产品价格)较5年期挂牌利率出现倒挂的情况。从周边同业情况看,目前3年、5年期挂牌利率持平,张家港行与同业趋同。
“上述存款利率倒挂,主要引导对存款需求不高的客群转换年限较低的存款产品,缩短存款平均期限和重定价期限,在降息周期有利于减少利息支出。” 陈金龙补充道。
本文源自财联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核销后贷款还用还款吗(贷款核销就没事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65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