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大系”案一审宣判,昔日百亿富豪戴志康获刑19年,下面是时代周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证大财富贷款靠谱吗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崔鹏志
昔日百亿富豪涉嫌非法吸储,如今面临长达19年的牢狱之灾。
2022年12月30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始于2019年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一案,被告人戴志康等7人及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受到处罚。作为主要责任人,证大集团创始人戴志康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罚金2550万元。
图片来源:上海一中法院官方公众号
戴志康曾在2004年胡润百富榜中排位第57,2007年排在第65位,早期从事房地产事业,晚年转战互联网金融业务。他曾在90年代A股市场获利上亿元,被称为“中国私募教父”,又耗资百亿拿下上海外滩地王,是知名的“上海滩大佬”。
一个昔日搅动中国股市、楼市的风云人物,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非法集资近600亿元,被迫投案自首
戴志康一案审判流程已有一年以上,但“爆雷”来得更早。
2019年8月29日,戴志康投案自首,正式标志着“证大系”的“爆雷”。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公告显示,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捞财宝”平台及“证大财富”公司涉嫌非法集资一案立案侦办,“证大公司法人代表戴某康、戴某新等人向警方投案自首。”
“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面对警方,戴志康作出如上供述。而在投案自首前,捞财宝一个月连发《戴志康致捞财宝用户的一封信》等两则公告,曾称有能力实现平台的良性退出。
裹挟在2019年的P2P“爆雷”大潮中,戴志康最终一句“已无法兑付”未能免俗。2021年3月31日,上海一中院对戴志康一案一审公开开庭审理。
截至案发,2011年11月至2019年8月,“证大系”企业累计向35万余名出借人销售理财产品共计596.66亿余元,造成2.65万余名出借人未兑付本金共计75.21亿余元。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一审法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于定罪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是“集资诈骗”,两项罪名量刑标准截然不同。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面对公诉机关“集资诈骗”的指控,戴志康据理力争,不承认在集资过程中“非法占有”资金导致罪名成立,在P2P业务外“基本没有”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
时隔一年零9个月,2022年12月30日,上海一中院官方微信公号公布案情,预示着这桩P2P大案尘埃落定。在公告中,上海一中院最终认为,涉案人员应该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及集资诈骗罪“数罪并罚”。
经审判,法院对戴志康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九年,并处罚金2550万元;对戴卫新、郁耀、张艳华、陆卫丰、顾文俊、徐生宽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至七年六个月不等刑罚,并处100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罚金。
图片来源:上海一中法院官方公众号
“P2P暴雷企业不计其数,无法兑付的最终大多都以集资诈骗收场。”一名互金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侧面反映出这一行业难以避免的系统性“资金池”风险。
生涯末期转战P2P,“中国私募教父”深陷网贷漩涡
在深陷网贷漩涡之前,戴志康的人生履历可谓“辉煌”。
同众多叱咤地产、股市的“大佬”一样,戴志康一路不乏金融圈优秀人脉。1964年,戴志康出生于江苏海门,1981年本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1985年进入“金融黄埔军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深造。
步入社会后,戴志康10年时间足迹走遍中国金融行业上下游,并数次尝试创业。
1987年,戴志康进入中信实业银行总行,任行长办公室秘书;1988年辞职前往海南创立了“国际金融公司”,失败后转而进入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北京代表处担任中方首席代表;1990年受到同学邀请远赴海南,任海南证券公司部门经理;1992年再度创业,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岛基金”,最终失败。
1998年后,戴志康改制创立了证大集团,又在第二年进军长三角房地产。截至2010年,戴志康在上海、杭州等地开发证大大拇指广场、证大五道口广场、证大喜马拉雅中心等著名地产项目,刷新上海地王记录,身价突破100亿元,登上胡润富豪榜。
不到40岁即登上胡润富豪榜,在中国早一代创业者中,戴志康成功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转折点在2015年前后,由于地产业务现金流吃紧,51岁的戴志康调转舵头,将证大集团主要业务确定为互联网金融。最终“爆雷”的捞财宝在2014年推出,次年便成为证大集团的核心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末,捞财宝累计交易金额达296.38亿元,借贷余额49.96亿元,出借人数据28031人,借款人数92853人。
随着网贷行业的“爆雷”频现,捞财宝在借贷端的坏债率飙升,深陷于漩涡之中。上海一中院指出,2016年4月起,为应对“证大系”企业债权逾期还款率攀升造成的无足量资金放贷、无法生成足量债权、无法包装足量理财产品、无法募集足量资金的恶性循环,戴志康经由戴卫新汇报后,决定采用虚假发售逾期债权产品、虚假凑标等手段继续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
2019年8月12日,证大金服宣布清盘借贷端,证大咨询、捞财宝相继“停止新增业务”,随后华瑞银行单方面决定在8月13日起终止与捞财宝的存管合作。短短一个月,捞财宝迅速宣布“爆雷”,留下一地鸡毛。
“如今案件宣判,对于出借人挽回损失也是一件好事。”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P2P网贷平台在2020年全部清零,“证大系”等“爆雷”案件尘埃落定,是我国防范化解金融攻坚战的重要成果,展现出遗留金融风险处理工作的持续性。
2022年12月27日,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标志着我国金融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一步。
苏筱芮认为,金融稳定法的颁布进入了冲刺阶段,它将会对两类机构影响最大:一是资产规模雄厚、网点和客户数等突出的大型金融机构,另一类便是旗下金融业务种类繁杂,除金融外还与互联网、产业等业态交织渗透的大型集团。
陆金服借款靠谱吗
来源:广州日报
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要退出P2P业务?7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
而P2P业务曾是陆金所的核心业务,早期陆金所甚至与P2P业务画上等号。不过,2016年底,陆金所开始多业务发展,成为一个金融产品的开放平台。
对于计划退出P2P业务,陆金所回应媒体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对于这个消息,广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表示,当前网贷平台加速出清,陆金所即便退出该业务也不奇怪。陆金所上市受阻,而不可否认的是,网贷业务迟迟未能备案,通过备案的难度也在加大,退出网贷业务转向其他业务也是陆金所打破上市障碍的出路之一。
近年来,监管政策对互金业务的监管指引趋严,从2017年“双降”要求的降存量规模和降投资人数,逐步升级为“三降”,即降存量规模、降借款余额和降投资人数。
至2019年初,《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175号文)将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严格合规的、在营的机构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同时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
上月底网贷运营平台数量降至900家以下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进一步下降至864家。上半年,停业及问题平台为215家。
出借人投资风险态度亦逐渐趋于保守,投资活跃度降低。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网贷行业的活跃出借人数、活跃借款人数分别为202.74万人、241.4万人,其中活跃出借人数环比下降4.47%,约减少9.48万人;活跃借款人数环比下降2.99%,约减少7.43万人。相较于2018年12月,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则分别减少32.43万人、26.56万人。
“目前行业处于清退过程中,不少平台主动或者被动选择退出网贷行业,使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不断下降。”方颂预计,下一步网贷平台出清还会加速。
对此,方颂指出,要确保平台的良性退出,要防范部分借款人趁着平台停业恶意地逃废债。“一方面监管要加大力度对这一类人进行警示,让借款人知道借钱必须还。另一方面,对逾期不还者要加大打击惩罚力度,比如采取公布逾期人员名单,并报送央行征信等措施。”方颂建议。
另外,方颂也建议,目前投资要更加谨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证大财富贷款靠谱吗(陆金服借款靠谱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80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