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网商银行贷款难吗(普通百姓去银行贷款难不)

网商银行贷款难吗(普通百姓去银行贷款难不)

网商银行为什么“不太赚钱”,下面是氪星情报局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网商银行贷款难吗

本文来源:36氪,作者:吴梦启

尽管已成立四周年,但网商银行的盈利情况不够如意。

虽然面对的客户不一样而带来的产品和营收方式不同,人们还是习惯将几乎同时成立的蚂蚁金服网商银行与腾讯系的微众银行进行对比:网商银行在2018年的营收是62.84亿元,净利润为6.71亿元;而微众银行的营收为达到100亿元,净利润为24.74亿元。

网商银行不仅在营收利润上落后,毛利率上也不及微众银行。但其实,这是网商银行在战略方向上的主动选择。

容忍不良贷款率上升

网商银行的规模已经不算小。蚂蚁金服总裁兼网商银行董事长胡晓明在6月24日举行的“钱江观潮·小微金融行业峰会”的发言中表示,网商银行已经“服务”——即发放贷款——1746万家小微商户,4年累计发放贷款3万亿元。

“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2018年给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也就1.38万亿元。

就在这一背景之下,6月24日胡晓明在上任后第一次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还表示,过去一年中,网商银行的贷款利率在2018年下调了1.2个百分点。胡晓明对此的解释是,降低更多小微企业的贷款负担。

在网商银行公布的2018年年报中,利息收入占其营收的73.6%。网商银行2019年的存款利息本来就略高于大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贷款利率调整后,息差进一步缩小,其实压缩了网商银行的收入。

此外,对于一些影响盈利的风险因素,如不良贷款率,网商银行似乎有着极大的宽容度。

2015年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18%。经过连续三年上升,这一数字2018年底为1.3%(这仍是一个相对传统银行来说较低的数字)。但胡晓明却对媒体说,不良贷款率在5%之内都可以容忍。

从经营数据来看,网商银行的盘子已经很大。但上述的各种做法却让人感到不解。

盈利只要“微利”

胡晓明和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在公开场合,爱把“服务小微企业”挂在嘴边。在这个原则上衍生出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口号,例如,“只对100万以下的纯信用贷款感兴趣”、“只做小不做大”、“让每个路边摊都凭信用贷到款”等等。这些口号的共同特点,是突出了网商银行“下沉”,在所谓的四五六线城市以及农村寻找发展空间的特点。

网商银行以数据为依托的金融科技支撑起了当前银行的持续发展。银行的总人数只有800人左右,超过70%的员工是技术人员。整个银行业务通过蚂蚁金服生态获取用户数据,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进行分析、评估和授信,确保可以在无抵押的情况下对用户放款。

相对于其他零售银行,网商银行不设线下分支机构,节约了大量的成本;2018年户均贷款余额为2.6万元,数字较小,对风险分散有好处。整体而言,上述两个因素确保了网商银行能够在较低利润率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同时蚂蚁金服的金融技术加持,使之不受金融风险困扰。当然,胡晓明也指出,由于网商银行的小微贷款属于随借随还状态,对银行的日常运营带来比较大的压力。

总体上来说,因为有蚂蚁金服足够的数据支持,自身又有足够的金融科技能力,网商银行的运营大体上平稳有序。在刚成立之初,因为数据对接出现过一些问题,加之扩张过快,曾使不良贷款率飙升到3%以上。但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当年网商银行就实现了盈利,并且保持盈利增长至今。

胡晓明强调网商银行要坚持商业化的原则。他对此进行解释说,保持微利的状态,才可以十分健康。

钱是要赚的,不过只是“微利”。网商银行还有别的事情去做。

阿里生态的润滑油

刚开始出现时,网商银行一度被认为服务阿里的电商体系,为电商提供信贷服务。但是很快它就跨越了“服务电商”这一界限,将注意力集中从线上的电商转移到线下的“码商”(即通过扫二维码支付的路边摊)上。网商银行认为全国码商超过一亿。它可以通过向码商提供的金融服务,渗透到金融市场毛细血管的末端。

出于成本考虑,“码商”级别的信贷经营对传统银行来说成本极高。即使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小贷普及,其动辄超过20%的利息,也比网商银行在2018年第四季度时11.8%的贷款利息高很多。

以网商银行的实力和规模,它进入这一领域没有对手,布局从容而且迅速。网商银行的“凡星计划”打算三年内将3000万商户纳入服务体系,一年后计划完成了将近60%,加速超额完成基本是定局。网商银行对“一亿码商”市场的开发,是对拥有8亿用户的支付宝的潜力发掘。

在垂直领域,网商银行扮演阿里生态各部分的润滑油角色。例如,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的供应链企业需要有足够的信贷维持正常运营,网商银行则根据阿里的新零售策略提供线上线下全链路服务,包括存货融资、预付融资和自保理业务等方面的支持。

阿里体系中,网商银行介入的领域还包括汽车销售、物流和农村信贷等领域。它支持了弹个车的汽车信贷,支持了蚂蚁金服投资的中交兴路货运体系,推出的“旺农贷”则面向三农。

一切均为了能将阿里和蚂蚁的生态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以产生协同效应。自然,在这个进程中,贷款不良率上升确实事出有因。在整合生态和不良贷款率之间,网商银行的选择很明确。

新的角色

“出海”和“开放”是网商银行的新任务。

在6月24日的峰会发言中,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说,网商银行的310模式(三分钟申请,一秒钟放贷和零人工介入)已经推广到巴基斯坦的电子钱包Easypaisa。胡晓明则告诉36氪,网商银行未来将进入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以及地区。

出海既是为了支持阿里生态,也是输出商业模式。阿里在印度和东南亚投资的三个主要电商平台,Paytm、Lazada和Tokopedia背后是数以亿记的小微商户。从信贷角度看,这又是一个蓝海市场。

从胡晓明披露的信息来看,网商银行未来可能还会扮演一个开放的金融服务聚合平台。正在酝酿中的“银河计划”,以网商银行的金融科技输出为手段,聚合一批中小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它又在执行着蚂蚁金服开放自家生态的方针。

这就使网商银行超越了一家商业银行应有的角色,即通过信贷获取合规情况下的最大利润。它所承担的责任多种多样,既要开拓金融下沉市场,又要服务阿里生态,同时还兼顾模式输出和金融开放试验。

要做到盈利对它看起来不难,难的是它在高速扩张时,还要承担阿里生态的金融“赋能者”的诸多任务。

普通百姓去银行贷款难不

在一个寒冷的农村,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村民们的手机里传开了:只要年龄不超过65周岁的农民,将个人身份证、户口本以及土地确权证信息录入农业银行信息库,便可轻松申请到贷款。这并非农业银行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庄,去年他们也曾来过一次。当时的年龄限制是60周岁,过了这个年龄,银行便不再提供贷款。然而去年,村里没有一人前来办理。



今年,农业银行再次莅临村庄,似乎有了新的安排,将贷款年龄上限放宽至65岁。银行工作人员信心十足,他们相信农民们对贷款有着强烈的需求,尤其在年龄限制放宽的情况下。然而,村里的反应却出乎意料。



村民们看到了村里发来的消息,却显得无动于衷,仿佛对此毫不在意。或许是因为今天的天气实在太冷,村民们宁愿窝在温暖的炕头上看手机,或者刷一些有趣的视频。在宽敞的村委会办公室里,只有驻村干部和三名银行工作人员坐在那里。



银行人员感到有些尴尬,他们让驻村工作队再次在村微信群里发布一条提醒消息,督促村民们尽快前来办理贷款手续。然而,即便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催促,黄花菜都凉了,却依然没有一个村民前来村委会办理有关贷款手续。



难道农民们都已经富裕得不再需要贷款了吗?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平时,农民们总是抱怨银行贷款难以获得,但是当银行真正上门提供服务时,却没有一个村民愿意前来办理。



农民们似乎更喜欢进而不喜欢出。前段时间,村里发放了集体资产分红,结果每个人都像兔子一样快速涌向分红的地点,转眼之间,分红桌前挤满了人群。在农民们看来,贷款就像是一条尾巴,一旦贷出去,就必须支付银行利息,对他们来说仿佛多了一份负担。他们更愿意安稳地过日子,不愿冒着风险去创业。


今年的扶贫小额贷款计划专门为脱贫户设计,然而这些脱贫户却并不热衷。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不需要再额外承担利息。于是,他们选择将贷款存起来,以此获取利息收入,却也因此错失了一些发展的机会。


或许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个地方的人们习惯了安逸,他们并不渴望大富大贵,只希望过上宁静安稳的生活,远离饥荒和债务的困扰。这或许也是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吧。


深度改写后的文案在寒冷的乡村,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村民们的手机中传开:只要不超过65岁的村民,将他们的个人身份证、户口簿以及土地确权证信息录入农业银行的数据库,就能轻松获得贷款。这并不是农业银行第一次踏入这个村庄,去年他们曾经到过一次,不过那时的年龄限制是60岁,超过这个年龄就无法申请贷款。然而去年,村里没有一个人前来办理。


今年,农业银行再次光临村庄,似乎有了新的安排,将贷款年龄上限放宽至65岁。银行工作人员信心满满,他们相信农民对贷款有着极大的需求,尤其是在年龄限制放宽的情况下。然而,村里的反应却出乎意料。


村民们看到了村里发来的消息,却显得毫不在意,仿佛对此置之不理。也许是因为今天的天气实在太冷,村民更愿意蜷缩在温暖的炕上看手机,或者观赏一些有趣的视频。在宽敞的村委会办公室中,只有驻村工作队和三名银行工作人员静坐。


银行员工感到有些尴尬,于是他们再次在村微信群里发布提醒消息,敦促村民尽快前来办理贷款手续。然而,即便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催促,时间都像流水一样溜走,却依然没有一个村民前来村委会办理有关贷款手续。


难道农民们都已经富足到不再需要贷款吗?事实显然并非如此。通常,农民们总是抱怨银行的贷款难以获得,但当银行真正上门提供服务时,却没有一个村民愿意前来办理。


农民们似乎更倾向于宅在家里,不愿外出。前段时间,村里分发了集体资产分红,结果每个人都像饥饿的兔子一样涌向分红地点,转瞬间,分红桌前挤满了人群。在农民看来,贷款就像是一根累赘的尾巴,一旦贷出去,就必须偿还银行的利息,对他们来说仿佛多了一份负担。他们更愿意过着平静的生活,不愿意冒险创业。


今年的扶贫小额贷款计划专门为脱贫户设计,然而这些脱贫户却并不热衷。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不需要额外支付利息。因此,他们选择将贷款存起来,赚取利息,却也因此错失了一些发展的机会。


也许正如人们常说的,人的性格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这个地方的人们习惯了宁静,他们并不追求财富,只渴望安宁的生活,摆脱饥饿和债务的困扰。或许这就是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


观点性分析与看法这个故事反映了农村地区贷款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尽管银行努力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条件,但农村居民似乎更注重安稳的生活方式,而不愿冒险创业或增加负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贷款利息、农村文化和对财务风险的恐惧等等。


首先,农村居民可能对支付银行利息有所顾虑。他们认为贷款是一种负担,需要偿还额外的费用,因此更倾向于保持财务稳定而不是主动寻求贷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贷款的认知有限,或者担心无法按时还款。


其次,农村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对他们的决策产生了影响。集体资产分红的例子表明,农村居民可能更愿意追求即时的经济利益,而不是长期的贷款计划。这可能反映了他们对风险的不同看法,更喜欢低风险的选择。


最后,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虽然有利于脱贫,但对于一些农村居民来说,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愿意将贷款用于积累利息,而不是用于创业或投资。这也反映了政策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可能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教育来改变农村居民的金融观念。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提醒我们,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偏好。政府和银行需要与农村居民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贷款的好处和风险,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工作。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网商银行贷款难吗(普通百姓去银行贷款难不)":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827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