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贷户占比超80%!这家农商银行微贷授信突破1000户,下面是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农民能在哪些银行贷款
导 读
内蒙古包头农商银行围绕“差异化、数字化、精细化”的转型发展思路,以“大数据+IPC”的风控模式,于2022年6月起全面开启微贷发展之路。该行确立“开拓一块全新的市场空间、培育一支专业的信贷队伍、打造一种良好的信贷文化、塑造一个响亮的区域品牌”的发展目标,从强使命、强基础、强服务、强责任等方面,多维布局、深度挖掘,全力打造微贷“特色名片”。截至2023年9月初,该行微贷业务授信突破1000户大关,首贷户占比超8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内蒙古包头农商银行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为本,坚守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多年来积累的人缘地缘优势,围绕“差异化、数字化、精细化”的转型发展思路,主动“冲出重围”,以“大数据+IPC”的风控模式,于2022年6月起全面开启微贷发展之路。截至2023年9月初,该行微贷业务授信突破1000户大关,累计授信金额32783.5万元,余额26152.30万元,单户平均授信金额32万元,首贷户占比超8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强使命
全力打造“微贷名片”
微贷是包头农商银行践行初心使命、履行责任担当、赢得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践行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责任最直接、最有力的体现。
包头农商银行选择“大数据+IPC”的微贷模式,确立“开拓一块全新的市场空间、培育一支专业的信贷队伍、打造一种良好的信贷文化、塑造一个响亮的区域品牌”的发展目标,拓展出一条“与农信机构‘服务小微、支持三农’的市场战略高度一致、信贷文化与农信机构“背包精神”信贷文化高度一致、风控模式对人员的培养力与农信机构信贷队伍建设需求高度一致、大数据风控模式与农信机构探索小微业务数字化发展方向高度一致”的微贷之路。
强基础
全力打造“专业微贷”
包头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微贷业务推广安排,强化顶层设计,对标监管要求做实做细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内部机制,提升内生动力,推进业务能力建设;建立专门的信贷队伍、专门的标准化流程、专门的特色化产品、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的“五专机制”为基础推进微贷业务能力建设;建立支撑业务有序开展的各项管理制度与保障机制,构建适合于本机构实际的总分双线管理架构与运营架构。
在推进过程中,包头农商银行以“成熟一家、推广一家”为原则,组建专业队伍建设,开办微贷机构数从最初的3家拓展至现在的7家,微贷专业队伍从开办之初的21人发展到现在的35人。同时,该行着重落实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激励约束、尽职免责等长效机制;搭建小微作业管理系统,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探索推进获客模式、服务模式、数据模式、风控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强服务
全力打造“包头人自家的微贷”
包头农商银行全面强化微贷宣传与走访,秉承“客户需求在哪里,金融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扎实展开走访活动,全员走街串巷、访商问企,持续做实做细“网格化营销”;为全员开通专属营销码,将全员作为微贷营销的主力军;将微贷产品宣传深入各大市场、街边小店、商会协会,畅通申贷通道,初步达成哪里有微贷需求哪里就有微贷团队。
同时,该行全面加快小微信贷产品创新和推广,推行“量体裁衣式”服务,以信用贷款为突破口,突出“备用钱包”特点,一次授信,随用随还;针对性制定“市场快贷”产品,靠前服务,批量授信,让微贷服务暖心送上门;在贷款审批上,权限全部下放至基层网点,建立快速受理、快速调查,快速审批、快速放款的限时办结服务机制;在科技赋能上,线上线下融合,有效提升效率降低风险。
强责任
全力打造“高质量微贷”
质量是微贷的生命线。包头农商银行搭建培训体系,打造专业信贷队伍,以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复制推广与创新发展并举的工作原则逐步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精心挑选高素质信贷人才,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定位、职业发展、培训培养等工作要求,形成人员选拔、岗前培训、实践培训的选拔机制,通过岗前集中培训、日常专项培训、每周集中培训、每日制度学习等方式强化人员专业能力,形成培训常态化、日常化机制。
同时,该行强化风险管控,搭建全流程风控体系,采用IPC信贷技术作为防控风险的技术手段;采用数据化小微IT系统,实现自动化风控与人工审批相结合的审批模式;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开展高频率内控检查;坚持“放管并重”的原则,重视贷后管理在小微贷款业务流程中的重要性,主动监控和预防风险发生;强化“不能违、不敢违、不愿违”的合规文化、职业操守“零容忍”的廉洁文化建设。
乘势而上开新局,扬帆起航再出发。未来,包头农商银行将继续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之路,以信用贷款、风险定价为突破口,以高效集中审批、专业信贷团队提升服务质效,以数字化转型逐步形成获客模式、服务模式、数据模式、风控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创新,以建立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持续强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业务稳健运营保驾护航,以信贷文化建设与品牌树立提升员工内生动力与信心,坚守定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长期主义”,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坚定的决心深入服务小微客群,深挖微贷增长潜力,打造微贷“特色名片”。
↑↑↑点击上图获取《2022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完整版
百万读者都在看
独家丨专访内蒙古农信联社理事长郭大勇:遵循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内蒙古农信2023年这样干减费让利超20亿元!内蒙古农信发布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来源/内蒙古包头农商银行监制/刘小萃 责编/贾丹丹 制作/崔海航
一般个人向银行贷款麻烦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个人信息被泄露以及由此带来的麻烦甚至骚扰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了,但是我们的信息究竟是怎样泄露的,又是怎样到了不法分子手里的呢?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的一系列贷款中介黑色链条案,比较完整地揭开了个人信息从被泄露到被利用的过程。
上海市有不少消费者近期经常能接到号称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四支队副支队长 陈欢欢:通话中,对方能非常精准地讲出你的姓名、家庭地址、工作单位等个人隐私信息。前期对骚扰电话的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我们发觉目前在贷款中介行业,骚扰电话问题比较突出,我们非常想知道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为什么会流入到这些商家手中。
执法人员对贷款中介行业的多家公司初步调查后,首先锁定了一家贷款中介进行突击执法检查,当场在这家公司负责人的手机和工作电脑中发现大量购买来的消费者个人信息。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四支队副支队长 陈欢欢:这个公司的负责人以2888块钱的价格购买了4万多条消费者个人信息。购买的信息当中包含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一些非常隐私的信息。
2800多块钱买了4万多条消费者个人信息,约合每条信息几分钱,它却包含了消费者的诸多隐私,关乎消费者的个人安全。然而这家贷款中介公司购买海量个人信息后,就像“一鱼三吃”一样,对消费者进行多维度轰炸式骚扰。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四支队副支队长 陈欢欢:第一种是通过人工拨打骚扰电话的方式。第二种是通过AI群呼语音系统向消费者拨打骚扰电话。一个AI群呼账号每天可以向消费者拨打3000到3500个左右骚扰电话。第三种是通过短信群发平台向消费者发送骚扰短信。一个群发平台账号可以向消费者每天发送22万条的骚扰短信,而且价格极其便宜,花了8400块钱,核算到每条骚扰短信的成本也就三四分钱。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家贷款中介非法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三种方式中,通过AI群呼语音系统骚扰消费者的方式,引起了他们重点关注。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应急指挥处四级主办 杨智勇:虽然听到的是女孩子的声音,实际上是一个机器人,而非真人,使用了事先录制好的语音模板进行群呼拨打。其中话术是以中国平安贷款中心的名义,经过后期的了解,和中国平安也没有任何关联。
记者注意到,这家贷款中介使用的“AI语音群呼系统”,不论消费者如何回答,它都能对答如流,力求多角度窥探消费者需求,诱导消费者通过中介办理贷款。
采访中记者在这套AI语音群呼系统的后台看到,系统拨打时间上午从10点半到12点,下午从2点至6点。这套事先录制好、成体系的语音话术,只要消费者不挂断电话,即便最初表示拒绝或是没兴趣,AI语音系统会根据相应的关键词,自动推进语音片段,诱导消费者继续沟通和对话。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应急指挥处四级主办 杨智勇:如果消费者直接提到了贷款的金额,系统就会直接将消费者定义为A类,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如果消费者给出了拒绝、否定或者不要贷款的态度,系统会自动地推下一条语音来进一步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消费者只要提到了金额两个字或者其他的设定好的关键词语,系统会走找到事先设定好的语音模板,进一步会咨询消费者名下是否有房,是否办理过保险。总而言之,这套语音话术针对各种情况都有一个预判。
记者还注意到,这套AI语音系统根据消费者的通话时长、对话轮次,以及和AI系统沟通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词,自动对消费者进行A—F六个级别的所谓“评级”。随后,根据评级结果,再采取人工拨打电话的方式,进一步骚扰消费者,诱导消费者贷款。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应急指挥处四级主办 杨智勇: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拨打的时间在十秒钟以内,对话轮次在两轮以内,包括可能有一些厌烦情绪,那么系统会定义成F级,也就是非意向客户。如果拨打的时间在一分钟到两分钟,对话轮次六到七轮,在对话的内容中有一些贷款的需求,系统就会评为A级,判定为最高意向的客户。系统会根据统计的信息,在ABC三个主要类别里边进行人工回访。
执法人员在调查中还发现,AI语音群呼系统给消费者打电话,往往都冒充不同银行或保险公司的个人贷款部门工作人员。
一位80多岁的消费者,接听电话中虽然一再表示自己耳聋,听力不佳,但由于没有挂断电话,AI语音系统就一直在探寻他的资金需求,推销贷款业务。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应急指挥处四级主办 杨智勇:从后台数据来看,这通电话的拨打时长是1分14秒,对话的轮次为10次。系统根据上述的情况,将此客户归为A类,也就是极具贷款意向的客户。
这也就是说,在接听了AI语音系统打来的骚扰电话以后,因为通话时长够长,对话轮次够多,这位已经80多岁退休的消费者被AI判定为极具贷款意向的客户,随后他还可能接到贷款中介打来的人工骚扰电话。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应急指挥处四级主办 杨智勇:一套AI语音系统可以理解成一个大的手机,拨打电话的费用的成本是非常低的,每分钟只要一毛四,一天如果拨打3471个电话,费用只需要37.3元,比养一个话务员的成本低太多了。中介实际上购买了3个AI座席,根据我们前期的了解,一个座席每天可以最大拨打3500通电话,有3个就可以一天打10000通。
执法人员初步调查发现,一家贷款中介公司只要购买AI语音群呼系统和多个座席账号,就可以自动批量地给消费者拨打骚扰电话。
随后,执法人员顺藤摸瓜,对开发和销售这个AI语音群呼系统的平台进行摸排调查。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四支队副支队长 陈欢欢:从我们这次现场检查中发现,这家AI群呼系统软件公司的客户遍布全国多个省市,有1200多个账号购买了这套AI群呼系统。
据了解,开发和销售这款AI语音群呼系统的是一家网络信息科技公司,在执法检查现场,执法人员找到了大量购买这款系统的相关账户和话费充值记录。
记者通过执法记录仪看到,这家公司的电脑中存有多家不同银行关于金融贷款等内容的话术模板。相关负责人承认,他们的AI语音平台,可以根据贷款中介公司等买家客户的需求,定制语音话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AI平台销往全国的1200多个账号中,有一些买家是上海的贷款中介。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应急指挥处副处长 王振龙:我们对这家AI智能呼叫平台进行调查时,发现上海有三十几家贷款中介公司也曾经购买、使用了这个AI智能呼叫平台。我们深入检查,看看这三十几家公司有没有涉嫌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
执法人员对购买这款AI语音系统的上海贷款中介公司进行深入调查,结果发现,多家贷款中介涉嫌非法购买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
记者注意到,贷款中介公司非法购买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有的约合一两分钱一条,有的则约合七八十块钱一条。据了解,这些信息的价格和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隐私内容和精准度等方面密切相关。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四支队副支队长 陈欢欢:首先是通过了AI群呼系统初筛的信息,都是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其次这个信息当中包含的要素比较多,有客户的姓名、电话、年收入等等精准信息,还有这些消费者对贷款金额的需求,甚至倾向于向哪家银行贷款等等非常精准的信息。
那么,这些涉及消费者隐私、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和安全的大量个人信息,贷款中介公司是从哪儿得到的呢?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四支队副支队长 陈欢欢:这些贷款中介公司主要是通过出售个人信息的黄牛购买个人信息。比如花了7500块钱买了5000条消费者个人信息,据黄牛讲,这些个人信息都出自南银法巴消金App的5000个注册用户;还有以3900元的价格买了3000条消费者个人信息,出自太享贷App的注册用户个人信息;还有花3000元的价格买了2000条消费者个人信息,出自一款名叫360借条App的注册用户信息。
据了解,贷款中介非法获得大量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后,首先会把这些信息以文件的形式,上传到AI语音群呼系统的后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贷款中介公司的办公地点往往比较扎堆,这次查获的5家涉案贷款中介都位于浦东的同一栋写字楼内。
记者查看相关执法记录仪时注意到,这些贷款中介公司内随处可见“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等商业宣传用语,这些和很多消费者接到的骚扰电话内容和短信内容非常相似。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一些贷款中介公司的墙上还悬挂巨大横幅,赫然写着“恭喜公司上月放款突破6000万”等字样。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总队长 韦浩:我们挖出了一条贷款中介后面的黑灰产业链。上游公司钻研话术模板,开发AI语音群呼系统,为贷款中介提供定制服务。下游的贷款中介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信息,利用外呼的人工AI语音,冒充信贷部门诱导贷款。
据了解,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部门持续在全市开展两轮“清链”行动,出动450多名执法人员,对全市的贷款中介进行集中执法,结果发现,有48家贷款中介涉及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冒用银行名义开展贷款业务,这些行为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另据了解,按相关法律规定,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将买卖个人信息数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公司或个人,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做进一步处理。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 总队长 韦浩:“清链”行动是今年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的重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集中整治,解决老百姓比较头疼的贷款中介电话骚扰问题,清除这条黑灰产业链,给贷款中介行业敲响警钟,警示他们必须合法依规经营。
(总台记者 张芸 闫洪)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民能在哪些银行贷款(一般个人向银行贷款麻烦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95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