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融资难还是还款难?这家大行基层客户经理大倒苦水,小微信贷的痛点究竟在哪里,下面是券商中国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理
“借还是不借,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微贷经理面前的难题。”
近几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展业呈现勃勃态势。对于众多缺乏传统抵质押物的中小企业来说,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投放有助于帮助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实现资金周转与支持。
不过,某大行二级支行客户经理王磊向券商中国记者坦言了其在普惠金融展业中的尴尬难题,即贷款逾期形成不良的压力。“现在出现逾期的有好多户了。”王磊无奈向记者表示,疫情期间经自己手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到还款阶段的表现令他压力倍增。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与其自身经营管理有一定关系。在实践中,客户经理不敢贷款也是情有可原:就怕不良“积少成多”。
小微贷客户经理遇尴尬难题
“有的小微企业主接到电话都速度比较快的还款了,但最近遇到了位逾期的客户,怎么都不还钱,给我们可造成了不小困扰。”客户经理王磊向券商中国记者说到。
王磊所在的支行是位于华东地区某三线城市一家大行的分支机构。毕业就来这家支行工作的王磊工龄已有四年,现在的他负责小微企业贷款业务。
去年年初,为响应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号召,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银行们在疫情期间纷纷加大扶持力度,推出一系列有关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优惠方针。王磊所在的机构也不例外,自己也经办了许多小微企业的贷款项目。
时间转眼到了2021年,眼看着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借款将满一年,王磊便开始联系那些还没有还贷款的小微企业主,想催他们到期尽快还钱,以免影响征信以及方便这些企业主再继续贷款支持经营。
王磊表示,自己遇到的有些小企业主客户需要资金周转,通过银行的贷款使得其自身经营形成良性循环,资金回来后还款能再贷款,对银行也很感激。可是,最近有一位开木器加工厂的小企业主,其账上现金过百万,但就不还十几万的小微贷,任由逾期的形成。
曾经借款16万的木器加工厂厂主在电话里告诉王磊,疫情期间自己的生意不好,没钱可还。还款日期到来后,没还款的木器加工厂长主就出现了第一次逾期。之后,王磊再打电话过去催款时,厂主竟回答:“反正已经逾期了,我不管了,疫情期间我的生意不好没赚到钱,你们看着办。”
事实上,上述提到的木器加工厂逾期的贷款金额并不多,约16万左右,而厂主账面上还有100多万的现金流,“同事们也都给他打电话,他就是不还,觉得自己在疫情期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背上了贷款,可能也有情绪。”王磊表示。
就怕不良“积少成多”
“现在出现逾期的有好多户了,这个情况就很难办,本身就是信用贷款没有抵押,起诉走流程也很麻烦。” 王磊无奈向记者表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预计自己手上接下来还会出现几家受疫情影响、经营不善导致无法还款的小微企业。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类似的普惠金融贷款产品,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没有抵押,银行通过对企业的现金流、缴税情况、项目本身以及行业前景进行评估,情况比较好的才敢放款。这类贷款利率低、放款快,让小微企业主能够及时得到资金周转。
扶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本是件好事,但是经营不善的小微企业出现了逾期场面可让经办业务的王磊犯了难。“不像有房子抵押的,逾期不还钱可以把房子抵押过来,卖掉房子还钱。”王磊表示,一旦小微企业主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就只能上法院起诉了。
如果没有抵押物,走上司法程序的之后,可能就会拍卖小企业主的厂房、车间等能换成现金的东西,“但如果企业主名下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那么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不良贷款,银行内部就要层层进行上报,性质就很严肃了。”王磊担忧到。
小微企业本身实力小、资金少,企业的前景相对不太明朗,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一旦有点儿风吹草动,很容易就禁不起打击,出现了意外情况,也难保证还款。因而,小微企业的这一性质也使得其“融资难”成为长久来难以完善解决的问题。
尽管小微企业贷普遍数额较小,但积少成多后其影响不能让人忽视。况且,一旦形成不良,负责小微企业贷款的客户经理以及分管领导都要担责。在实践中,客户经理不敢贷款也是“情有可原”。
“不是银行不愿意贷款,但确实也不敢贸然放款。”王磊还透露,之前自己出去走访客户,有些效益好的小企业表示拒绝银行的贷款,对自身现金流都比较自信,而反观有些十分需要钱的小企业,不管是现金流、企业规模、效益、产品前景都很不稳定,不免让人担心出现不良的情况。
当前,身为客户经理的王磊只能加紧催款,写材料上报,准备起诉手续,由单位安排,落实向法院维权的一系列流程。
据银保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但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民营企业是一个庞大的企业群体,涵盖着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既有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微企业。”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1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客观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与其自身经营管理有一定关系。风险较高的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来研究解决。
(经受访者要求本文王磊为化名)
做贷款经理是怎么样的体验
#【新闻】违规放贷7354万造成损失超5000万!80后客户经理受80后行长指使“盲批”百余笔贷款,终获刑终身禁业#
标签: #金融风险 #违规操作 #贷款乱象 #法律责任 #金融监管
##标题:80后行长指挥“盲批”巨额贷款!客户经理受牵连惨遭终身禁业!
描述:近日,一起涉及违规放贷的案件震动全国。据报道,一名80后客户经理在其80后行长的指使下,以“盲批”的方式放贷数亿资金,造成巨额损失。如今,这名客户经理已被判处终身禁业,引发了人们对贷款风险和金融监管的深思。
---
正文: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银行行长李某是当地金融界的一位知名人物,也是80后的一员,他的职位令人艳羡。然而,正是他的企图心和贪婪导致了这次惨剧。
调查发现,李某为了追求更高的业绩,通过指使手下员工,特别是一位客户经理王某,来实施所谓的“盲批”操作。这种方式并不合规,没有严格审核借贷申请人的背景信息和还款能力,导致了一系列不良贷款的产生。
据悉,王某在过去几年内违规放贷了超过7354万元人民币,并未对借款人进行充分调查,甚至借款人的身份证号、收入证明都存在虚假情况。这些贷款最终导致了超过5000万元的损失,许多受害者陷入了深重的债务困境。
这起事件的曝光引发了公众对金融风险和监管力度的担忧。人们开始质疑银行是否存在监管漏洞,为何能够发生如此严重的违规行为而未被及时发现。
而对于王某来说,他也是80后的一员,曾是行业内备受瞩目的年轻人才。然而,他却无法抵挡行长的压力和诱惑,一步步陷入了贪欲的泥淖中。如今,他已被判处终身禁业,不仅失去了事业,也将背上一辈子的法律责任。
这个案件的发生,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和关注。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银行内部也应该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风险意识培养,避免类似的违规操作。
在金融行业,信任是最重要的资产。我们呼吁相关监管机构加大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力度,保护广大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与稳定。
希望通过这样的事件教训,能够警示每一个从业者,理性看待业绩压力和个人欲望,坚守底线,追求合规经营。只有如此,我们的金融市场才能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
以上为本文的内容,详细揭示了一起涉及违规放贷的案件。这起事件提醒我们,金融风险和监管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加强监管,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理(做贷款经理是怎么样的体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008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