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4402万用户,陆金所上线贷款超市,为平安银行、新网银行导流,下面是开甲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在陆金所的贷款哪里查
4月21日,互金商业评论小编收到来自陆金所的短信提示,全新上线“陆信用”贷款功能,您是特邀用户,本月特享首笔高额返现。
小编打开陆金所APP发现,陆信用在底栏“信用”页面下,根据页面介绍,平安银行专属贷款最高55万元,日利率0.03%起(年利率10.8%起),并标注“随借随还“、“低利率”、“高额度”等字样。小编尝试申请借款,页面提示需完成身份认证及人脸识别,完成之后页面提示平安银行客服将回电审核结果。
随后,小编就接到平安银行客服电话,对方反馈“贷款未通过审核”。显然,小编并非陆信用的特邀用户,收到的短信也大概率为群发广告。
事实上,陆信用除推荐平安银行专属贷款之外,还推荐包括代代贷-渤海银行、你好e贷-南京银行、大额尊享-新网银行、提钱花-中原消金、普惠e贷-平安普惠等贷款产品。
这也意味着,陆信用并非自营贷款产品,更像是陆金所的贷款超市。
公开资料显示,陆金所是陆金所控股旗下四大业务之一。中国平安2016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形成旗下陆金所、重金所(重庆资产交易所)、前交所(前海资产交易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战略布局,全面布局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领域。
其中,陆金所旗下还包括陆国际(海外财富管理)、陆金服(P2P业务)、陆基金。
中国平安2019年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4622.43亿元,较年初增长23.3%。在资金来源方面,网贷监管趋严后,陆金所控股积极主动调整,通过机构资金继续支持客户借款需求,目前已合作机构资金方多达44家,成为融资的主要来源,并从9月开始停止新增P2P资产,资金成本较年初有所下降。
陆金所平台注册用户数达4402万,较年初增长9.1%;客户资产规模为3468.56亿元,较年初下降6.1%,主要受资产管理结构调整、消费金融类产品受限影响。2019年财富管理交易规模同比下降29.8%,主要由于产品构优化,降低交易频次较高但盈利能力欠佳的产品占比。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陆金所控股贷款余额4622.43亿元背后,还在21CN聚投诉获得24045件投诉。
据柒财经旗下“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报道,2019年11月14日,徐辉(化名)因买房急需一笔钱,从平安普惠贷款专员了解到,在平台上申请贷款年化利息在9%左右。徐辉坦言,因为感觉利息并不算高,于是借款11.5万元,分36期,每月本息还款3667元。
但到了还款日,徐辉收到2条短信,一条是支付637.56元,另一条是支出955.19元。查看合同后发现,每个月所还款项除本息之外,还显示有另外三笔费用,分别是保险费637.56元、服务费948.75元、担保费6.44元(后两者合计955.19元),且算上本息每月共计还款5260元。
“本以为是向银行借款,业务员也说是银行贷款,但为何有保险费和担保费”。徐辉称,三年下来,这3笔“意想不到”费用共5.7万元,占11.5万近一半。
虽然平安普惠的“意想不到”费用很高,但多数借款人只能接受现实,因为逾期还款会被起诉同时加收罚息。事实上,面对平安普惠的起诉,借款人往往处于弱势,但去年出现了一次例外。
2019年10月30日,由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李如剑与于秀丽追偿权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显示,“本院认为,上诉人平安普惠担保公司与案外人平安普惠贷款公司通过设立关联公司的方式大量放贷,以达到获取不发利益的目的,其行为可能涉嫌经济犯罪。”
在去年9月份之前,平安普惠的主要资金来源为陆金所P2P业务,但随着陆金所主动退出P2P业务,平安普惠也大量引入机构资金放贷。与此同时,陆金所控股还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
2019年7月18日,路透社发布独家报道称,来自三个直接信源的消息显示,中国最大的在线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根据报道,陆金所已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并打算专注于这一业务。
10月24日,中国平安宣布董事会决议通过,拟合资设立全国性的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目前相关事项尚待履行监管审批程序。
11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同意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市筹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根据财新报道,平安消费金融公司的批准和设立,与与陆金所的P2P业务整体转型有关,平安产险将承接1400亿(陆金所+前金所)P2P存量业务。
4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官网发布文件,批复同意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核准该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元人民币。其中,融熠有限公司(香港)与未鲲(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平安消费金融28%和27%的股份。
根据中国平安2017年财报,融熠有限公司是陆金所控股的孙公司,主要开展陆金所控股的普惠业务,包括融资担保、商业保理、小额贷款等业务。而未鲲(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由陆金所(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更名而来。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9月,陆金所(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4.69亿美元增至9.19亿美元。当时陆金所称,陆科技是陆金所控股旗下重要的科技板块,此次增资有利于陆金所控股科技业务发展。但是上,这次更名与增资是为了参股平安消费金融。
由此来看,平安消费金融的大股东为陆金所控股,而并非明面上的平安保险集团。平安消费金融获批开业之后,市场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平安消费金融或是平安普惠的翻版。
陆金所理财产品查不到是怎么回事
近日处于舆论漩涡中的“互联网存款”终于来到了靴子落地的时刻。
12月18日,支付宝平台上的银行存款产品被清空。支付宝APP的“银行存款”功能“频道升级中,敬请期待”,同时该频道下多家银行的存款产品也不再销售。
蚂蚁集团方面官方回应称,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目前蚂蚁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均已下架,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蚂蚁会认真落实监管相关规范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如果蚂蚁都调整了,那么其他平台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一位与多家互联网平台有合作存款业务的民营银行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
紧接着,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腾讯理财通、携程金融APP、滴滴金融、陆金所App等平台都相继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近一个月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公开场合曾两度提及互联网存款业务存在风险。他认为,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银行存款产品的业务,属于“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而在此前,包括京东金融、支付宝、陆金所、度小满在内的十余家互联网平台上,都有互联网存款产品在售,其银行合作方尤以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中小银行为主。
存款利率高、购买门槛低何为互联网存款?
此前孙天琦曾在《线上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做出过定义:互联网平台存款是伴随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发展出现的银行开展负债业务的新东西。实际上是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的存款产品。
总体来说,互联网存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部为个人定期存款,普遍具有存款利率高、购买门槛低的特征。通过平台销售的存款均为定期,以3年、5年期为主。1年期利率最高为2.25%,3年期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者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的上限。近半数存款产品起存金额仅50元,且定期产品均支持提前随时支取,资金当天即可到账。
二是购买存款的流程仅需几分钟,简便快捷。客户在互联网平台上选中某家银行的存款产品,只需点击平台页面的“立即存入”按键,即跳转至相应银行二类电子账户的开通页面,在上传身份证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后,电子账户即开通完成,无其他限制。客户若要购买产品,只需将大银行的一类账户银行卡与该电子账户绑定,资金即可从银行卡转入电子账户中购买产品。产品到期时,资金自动返还至电子账户,客户可提现至绑定银行卡中。
三是这种模式下债权债务关系还是储户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但是银行需向平台支付“导流费”。一般银行根据平台日均存款余额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向平台支付手续费,按月或按季进行结算。
银行为何追捧互联网存款?直观来看,互联网存款,来自于中小银行、互联网平台以及投资者的三方“共谋”。业内普遍认为,2018年,京东数科与富民银行合作推出的“富民宝”是业内首个互联网存款产品。
彼时,“余额宝”式的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行,P2P频繁雷暴,已经习惯线上理财的投资者们急需另一个资金出口。较高的年化利率、随存随取、“保本高息”的特征,使互联网存款迅速成为“余额宝们”的另一个替代品。
随后,互联网平台纷纷跟进,银行存款产品陆续在支付宝、陆金所、度小满金融、你财富(原360金融)、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等平台上线。合作银行也由最初的几家民营银行,扩展到目前的城商行、农商行、股份行以及国有大行。甚至在2019年底,腾讯曾对部分微信用户开放了互联网存款入口,其产品合作方为宇宙行——工行。
银行对于互联网存款的追捧,来自于其存款焦虑。
不论是余额宝还是P2P,对于银行储蓄都造成了巨大分流。这对于中小银行的影响尤甚,他们在规模、品牌、网点等方面的劣势加上跨地区展业限制,其存款业务被蚕食得更加严重。
此时,把营业网点开到网上去,用互联网巨头的流量为自己吸储提供帮助,自然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这也是一笔挣钱的生意。一方面,其可以通过存款产品引流,又可以从存款结余中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
对于投资者、银行和互联网平台而言,这看似是一笔三方共赢的生意。
“无照驾驶”,属非法金融活动看似三方共赢,但其独特的产品形态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对于银行方来说,更便利的揽储的背后,可能藏着“饮鸩止渴”的风险。比如,互联网存款有意突出存款保险保障的宣传,暗示“零风险、高收益”,消费者倾向于简单根据利率高低选择产品,使得本应根据机构区位、类型、规模、风险等因素形成的利率溢价机制被扭曲。
此外,互联网平台存款具有开放性、利率敏感性高、异地客户为主、客户黏性低、随时支取等特征,存款稳定性远低于线下,增加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流动性隐患突出。
同时,平台存款全额计入个人存款,导致相关银行的流动性匹配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核心负债比例高估。更显著的红线是,通过在网上吸收存款,部分地方银行变相突破了属地限制,得以从全国吸收存款。
对于平台方而言,平台成了银行的网上“柜台”,在当下的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政策风险明显。
孙天琦就坦言,平台为客户购买存款产品提供了购买接口,强势平台更深一步介入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管理,限制客户在银行(含大型银行)渠道(如网银、手机银行等)对账户和产品进行查询、交易,只允许在互联网平台操作。
平台已成为银行网点服务的线上延伸,这类平台没有相关业务的金融牌照,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实质是“无照驾驶”开展金融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
在15日的演讲中,孙天琦对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问题有了相对成熟的监管思路,包括: 明确银行准入资质和标准;研究出台针对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针对新业务模式的新特征,完善审慎监管指标和有关规则;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等。
在这一监管思路之下,规模压缩、利率下降是互联网存款的必然走向——如果未来它还存在的话。
从本质来看,互联网存款受到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追捧,究其原因仍然是其数字化能力的薄弱,对于流量和用户的经营能力不足。
和此前同样受到争议的助贷业务类似,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可以在存贷两个维度暂时“喂养”中小银行。但长远来看,很可能“饮鸩止渴”。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编辑|曹天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在陆金所的贷款哪里查(陆金所理财产品查不到是怎么回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009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