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银行业“半年报”出炉!新发放首套房按揭贷款超3500亿元,下面是金羊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广东2019贷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颖琳
图/受访者提供
7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发布今年上半年广东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情况。记者获悉,2023年上半年,广东银行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良好态势。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资产总额3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3%。各项存款余额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28%;各项贷款余额26.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01%。
辖内(不含深圳,下同)银行业资产总额2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9%。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2.18%,新增贷款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235.9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4.09%。不良贷款率1.17%,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制造业贷款规模持续高增
“上半年引领辖内银行机构赋能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持续走在前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吴庆介绍,在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精准性,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密集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6.42%、27.63%、25.27%;增强科创企业融资便利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放户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8%、110%;提高专精特新企业信贷可得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944.47亿元,同比增长63.04%。
在赋能广东制造业当家方面,上半年,辖内制造业贷款规模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贷款余额达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7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2万亿元,同比增长38.88%,占制造业贷款比重超50%。同时,高技术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20.53%。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领域的贷款投放,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59.1%。
在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方面,辖内主要银行机构对南沙“攻城拔寨”重点建设项目累计授信超21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近500亿元等;同时,促进琴澳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推动“横琴金融30条”落地见效,并拓展“跨境理财通”试点。
在赋能海洋强省建设方面,推动辖内银行业制定海洋牧场金融服务专属方案,设立海洋特色支行和专职部门,开辟海洋牧场授信“绿色通道”,设立沿海地区专项办贷“蓝色窗口”。辖内渔业产业贷款余额超231亿元,其中海洋牧场相关贷款余额超67亿元。
金融供给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
王吴庆表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推动辖内银行机构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今年上半年,辖内银行业新增信贷投放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235.94亿元,近一半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8970.8亿元,同比增长27.79%,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0.26%。企业贷款超10万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企业信用贷款3.47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
围绕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广东银行业持续注入金融活水。据介绍,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涉粤项目贷款余额超25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累计为广东1530个重大项目发放贷款近1500亿元,为专项债项目提供配套融资约350亿元,为上年同期的2.2倍。汽车贷款同比增长24.26%,是去年同期的2.61倍。批发和零售业、文体娱乐业贷款增速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1倍、3.74倍。另外,优化外贸企业金融服务,辖内进出口银行外贸产业贷款余额1497.89亿元,同比增长13.08%;发放“一带一路”贷款余额1346.07亿元,同比增长20.51%。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稳市场、保就业的主力军。上半年,辖内新增民营企业贷款6000亿元,在新增企业贷款中占比52.8%,超过六成为中长期贷款。辖内小微金融继续呈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良好势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3万亿元,同比增长27.47%;有贷款余额户数同比增加45.56万户。小微企业续贷、信用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9.16%、34.56%;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
金融资源持续向县镇村倾斜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王吴庆提到,上半年,辖内银行机构持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推动更多金融要素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在强化“百千万工程”金融要素保障上,金融资源持续向县镇村倾斜,辖内县域贷款余额达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在县域设立银行网点约4200个,布设金融自助机具近12万台。
支持广东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截至6月末,辖内涉农贷款余额2.26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348.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7%、30.91%,高出各项贷款增速8.29个百分点、18.73个百分点。
另外,深入推进粤东西北“金融倍增工程”。数据显示,粤东西北地区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2.47万亿元,同比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新发放首套房按揭贷款超3500亿元
如何进一步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水平?持续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是举措之一,辖内银行向新市民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亿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辖内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超过6.8万户,17家银行接入广东交通工程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上半年开立农民工工资保函17.9亿元、代发农民工工资382.1亿元,助力新市民“劳有所得”。
对于市民朋友关注的住房金融服务,王吴庆介绍,辖内银行机构新发放首套房按揭贷款3500.26亿元,同比增长32.75%。住房租赁贷款余额401.7亿元,同比增长84%。同时,助力202家企业新建及改造长租房源超过20万套,试点推行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积金“按月还租”便民措施,助力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上半年,广东银行业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动仗,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围绕强化公司治理监管、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打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等三方面发力。
督促银行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快不良处置,推进二批次不良转让试点,中邮消金落地全国首单第二批不良转让试点业务。上半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615.48亿元,同比多处置44.49亿元;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95.99亿元,同比多计提46.16亿元。
另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表示,将贯彻落实“金融16条”,加大金融支持“保交楼”力度,促成地方出台保函置换、“带押过户”等多项政策,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编辑:陈睿智
广东借贷平台排行榜
进入8月,金融赋能开启超速度。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出席2023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会议时表示,今年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支持。调增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指导金融机构用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加强乡村振兴和农强国建设金融服务。
8月以来,工信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发布了多个与力促民营经济发展有关的新政。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上更是再次强调,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
乡村振兴的多样化路径,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支持,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方式都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统计,截至6月末,广东涉农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6%,比年初增加3067亿元、同比多增1096亿元。供应链产业链融资角度来看,截至6月末,广东共有69条农业供应链加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涉及上下游企业、农业经营主体480户,累计促成融资1241笔、金额20.04亿元。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指导下,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湾财社启动“新乡村·大生意”广东金融赋能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8月11日,调研案例征集即将收尾。案例背后,广东货币政策工具成效及融资创新性程度,将是本次调研关注焦点。
贷款工具撬动普惠小微贷款增加405.88亿
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近日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从数据可见,如今在广东经济发展的大盘中,粤东粤西粤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点作用,在海洋经济、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新方面涌现动能十足。这意味着,乡村振兴效果决定粤东粤西粤北未来经济蝶变的关键。
根据过往官方调查结果,从信贷需求来看,农户贷款主要用于种植、养殖和生产资金周转。农村贷款主要用于日常农业生产经营,且主要是小额贷款,但由于部分农户不能提供抵押、担保等手续,给广东农村地区推行普惠金融建设带来了挑战,这也成为近年来,广东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突破口。
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解,为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各类经营主体,缓解涉农经营主体资金压力和缺乏抵质押担保的难点痛点,为涉农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2023年1-6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998.5亿元;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8.12亿元,撬动普惠小微贷款增加405.88亿元。
此外,创新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助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截至6月末,广东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放碳减排贷款499.66亿元,惠及企业124家。同时,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海上风电项目发放贷款277.9亿元,助力“海洋牧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推千款信贷产品,建立现代融资对接机制
信息渠道顺畅程度影响金融服务效果。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采访了解,搭建政银企对接活动,是金融及产业等领域比较典型的做法,但活动后如何保证效果持续有效是关键。此外,相比传统的农户个体融资服务需求,供应链产业链上的需求,如何及时得到金融回应更是一大挑战。
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看来,农村金融供给主要的困境和挑战集中在五个方面,其中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和信用贷款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农户自身文化水平偏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相对较慢,加上各类数据分散,农户信用信息体系建立难度很大,由此对于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带来很大的挑战。
此外,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对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的信贷多为经营性信贷支持,缺乏中长期信贷,难以满足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性资金需求。农村金融供给服务模式与农村产业特性存在不适应。由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押物,而农村金融服务大多仍然采取抵押担保模式,从而带来农村融资难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广东金融赋能路径上已摸索总结出一定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组织对辖内超350家银行近1300款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的信贷产品和申请方式进行梳理汇总,在政府部门、消保协会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发布,畅通涉农市场主体申请信贷产品和服务的渠道。
以海洋经济为例。当前,已建立现代化海洋牧场融资对接机制,依托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海洋牧场相关经营主体名单,通过“粤信融稳企业保就业”融资对接平台,组织督导金融机构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金融服务,设立快速审批及发放通道,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
此外,在全省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试点,采取“划片包干、一企两行”多渠道的模式,督导主办行综合运用线上融资服务平台以及线下扫街入村等方式开展银农对接,强化银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打造专项对接机制、专项融资政策、专属融资服务、专业对接平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扩面增量”。
积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推动辖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养殖圈舍、生猪肉牛和狮头鹅活体等“五类抵押物”贷款实现全覆盖,缓解农业农村抵质押物不足难题。
积极拓展中国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在涉农领域应用,有效覆盖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服务、批发、运输、加工和农业技术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链金融产品体系,推广农业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截至6月末,广东共有69条农业供应链加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涉及上下游企业、农业经营主体480户,累计促成融资1241笔、金额20.04亿元。
张照新认为,未来,全国各地为更好发挥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推动金融组织创新、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加快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和信用体系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
活动海报
扫码报名: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莹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广东2019贷款(广东借贷平台排行榜)":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411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