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政府要给房主发钱了:3月底前做这个动作,能领$6000,下面是温房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bc贷款app
好消息!BC省政府又要给我们发钱了!
BC省能源厅本周三(1月6日)宣布的“清洁BC住房环保翻新补贴”新政策,能让符合条件的房主在升级供暖设施时拿到最高$6000的补贴,足足是以前补贴金额的2倍!
这个政策,是BC省能源、矿业及低碳创新科技厅厅长赖赐淳(Bruce Ralston)6日上午宣布的。
赖厅长说,为了支持BC省的经济复苏并帮助BC省民节省能源成本,省府对之前的住房环保翻新补贴项目(CleanBC Better Homes and HomeRenovation Rebate Program)进行了优化升级,房主可获补贴的金额直接翻倍。
具体措施如下:
房主如果将家里的化石燃料供暖系统升级成高效能热泵,可获补贴(返还金)的金额由以前的$3,000元升至至 $6,000;
房主如果将家里的化石燃料热水器转换至热泵热水器,可获补贴的金额由以前的$1,000增至$2,000;
化石燃料供暖系统升级成热泵时,电力系统升级工程费用,房主可获补贴由$500增至$1,000元;
如果房主需要贷款才能将化石燃料供暖系统升级高效能热泵,可申请清洁BC低息贷款计划,这笔贷款不仅利息接近于零,房主还可以获得$3,000元的返还金。
这个补贴政策对房型有要求,只适用独立屋和各家有单独单表燃气表的城市屋房主。公寓、商业地产和各家没有单独电表燃气表的房主不能享受这种补贴。
打算申请这些补贴的房主,请务必在3月31日之前到BC政府的官网申请优惠码(promo code),而且家里的住宅环保翻新工程必须在2020年10月1日之后开始,2021年6月30日之间完成。
优惠码申请地址:https://app.bchydro.com/hero/PreRegistrationPromo
目前,BC省家用电力热泵系统的购买和安装,大约需要8000到10000多加元。有了政府的这个补贴,房主几乎可以节省一半的费用,真的非常合算。
当然这个升级补贴政策,还有许多细节规定,比如只能使用政府指定列表中的供暖设备和符合资质的施工公司等。详细规定请点击:https://betterhomesbc.ca/rebates/double-the-rebate/
而B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项目,金额最高可达$40,000,不仅足以升级供暖系统,还可以用于BC政府能源部清洁BC的其他住宅环保升级项目。
低息贷款项目官网:https://betterhomesbc.ca/rebates/financing/
目前,BC省90%的住宅供暖系统仍是基于化石燃料(天然气、丙烷、燃油等)的传统设备,比如燃气暖炉、燃气热水器等。但这些设备庞大的碳排放非常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采暖炉需要定期维护清理,还占用不少住房空间。
因此多年来,很多专家都呼吁民众转向使用更高效更清洁的电力供暖系统,比如电热水器和热泵(heat pump)。
而且,新型的电力供暖系统每月所耗的电费,并不比传统燃油暖炉的燃气费高。如果精打细算的话,还能省钱。
但为什么,至今还有那么多房主仍然守着传统采暖炉不放呢?除了习惯和观念问题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费用。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刀的设备购买和安装费用,让不少省民望而生畏。
2018年,BC省能源厅联合BC电力公司(BC Hydro)和FortisBC天然气公司,一起推出了房屋翻修环保补贴政策,房主在翻新时如果采用政府认可的取暖设施,就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补贴。
补贴由政府拨给能源公司,房主在翻新工程结束以后,持费用收据向能源公司申请费用返还。
当时的规定是:
由化石燃料供暖系统转换至高效能热泵,房主可获得$3,000元补贴(返还金);
由化石燃料热水器转换至热泵热水器,房主可获得$1,000补贴;
由化石燃料供暖系统转换至热泵时的电力系统升级工程,房主可获得$500补贴。
现在,BC省政府又将这个补贴金额直接翻倍!大温地区的房主们,如果你有升级供暖系统的打算,就赶紧行动吧!既给自己省钱,又能保护地球环境,这样双赢的好事何乐不为?
最后,千万别忘了3月31日之前申请优惠码!
bc贷贷款额度多久能出
来源:证券日报
万华化学董事长兼总裁廖增太(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 吴崇艳/摄
——专访万华化学董事长兼总裁廖增太
自2001年1月份上市以来,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华化学”)累计向股东现金分红138.97亿元。从投资收益计算,按上市首日开盘价28元/股购入且分红即买入,17年来投资者投资收益增长49倍。无论从累计分红与累计融资的比值看,还是从每股市值的增长幅度看,万华化学都是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
3月9日,万华化学董事长兼总裁廖增太在北京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谈到公司发展的秘密,他用“尊重三个规律”来表述,即尊重人性规律、市场规律、科学规律,做一家负责任的上市公司。
按上市首日开盘价计算 17年投资者收益增长49倍
万华化学是万华实业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DI、TDI、ADI全系列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2017年,万华实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56亿元,利润165亿元,居全国前列。
从当初面临工资发不出的窘境,到今天发展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杰出代表、全球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廖增太体会最深的是,“登陆资本市场是万华历史性转折的开始。这不仅为万华带来4亿元的宝贵资金,更带来了体制机制的变化,助推了万华的高速发展。”
万华化学于2000年12月15日发行0.4亿股,募资总额4.5亿元,并于2001年1月份成功登陆上交所。在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控股股东万华实业集团营业收入由1999年的2.1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656亿元,18年间增长了312倍;净利润由1999年的0.26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65亿元,18年间净利润增长628倍。
自2001年1月份上市以来,万华化学累计向股东现金分红138.97亿元。其中,在2000年12月份第一次融资4.5亿元至2017年的第二次融资期间,向股东现金分红98亿元,是融资额的22倍;2017年第二次融资25亿元后,2018年就向股东现金分红41亿元。
依靠扎实的业绩增长,万华化学为长期持有股东创造了高市值增长回报:假如投资者以2001年1月5日上市首日开盘价28元/股买入,并且将每次现金分红立即买入万华化学,这样,在不再追加投资的情况下,当前市值为其投入资金的50倍,即17年间投资者收益增长了49倍。
同时,依托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以及对长期投资者的可观回报,万华化学成功入选上证50、沪深300、中证100以及MSCI指数。
力争2025年
成为全球化工企业10强
“我们一直用创业者的心态来对待每天的工作。”廖增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他认为,这一企业文化与万华自身定位不无关系。万华化学是一家以技术创新见长的高科技企业,一直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来培育。
1978年,公司成立之初,万华人的目标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有一双皮鞋”。当时引进日本的生产装置多年无法达产,于是向全球MDI巨头寻求市场换技术,但四处碰壁,无奈走上自主研发道路。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攻关,终于在本世纪初,万华掌握了国际先进水平的MDI制造技术,使中国成为继德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个掌握MDI制造技术的国家。
依靠自主研发,公司迅速做大做强。这与公司重视优秀人才密不可分。廖增太依然清晰记得公司第一次拿出92万元奖励给近10位优秀科技人员的情形:有一位副总工程师领到了21万元,当他把奖金拿回家的时候,这位副总工程师的爱人吓懵了。“万华重视科技人才的事情,一下子在市场上传开了。”廖增太说,“这次奖励太关键了。”
他进一步介绍,万华倡导的是“有为就有位,赛马不相马”,只要有成绩,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今,万华化学ADI、HCL氧化等一大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世界级自主研发技术相继实现产业化,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DI、TDI、ADI全系列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顺应全球化学工业未来发展趋势,万华化学将深入研判市场潜在需求,把先进制造材料、大健康产业、新能源和环境保护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廖增太说,这对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促进中国制造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需要一批‘脊梁’,万华化学应在化工制造业中成为中国的脊梁。”廖增太说,“我们要成为一家有理想、有梦想、有抱负的企业。希望到2025年,公司能够成为全球化工企业10强。”
“为实现上述目标,推进整体上市非常关键。”廖增太说。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万华化学曾在2月27日举行“重大资产重组投资者说明会”,提出为避免和解决同业竞争、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重大资产重组的目标是整体上市。
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万华化学将环保放在极其重要位置,在生产和业务链的整个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维护并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成为全球首个提出“零排放”的企业。
廖增太向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当初环保部的一名官员到万华宁波进行项目测评,原计划用十几分钟完成测评,结果整整进行了45分钟。
“他围绕公司所有的设备转了一圈又一圈,仔细看、仔细听、仔细闻,最后对公司的这些项目赞不绝口,说我们的厂区是‘看不见跑冒滴漏,听不见噪音,闻不见异味’现代化的高科技绿色化工园区。”说起这些,廖增太至今依然感到自豪。
记者了解到,2008年,万华宁波年产16万吨MDI工程荣获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称号,是唯一入选的化工项目。
以匈牙利园区为支撑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凭借在金融危机后成功收购的海外资产和持续稳健经营,万华化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廖增太介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匈牙利宝思德化学(BorsodChem,简称BC公司)陷入债务危机。万华审时度势,于2011年1月31日投资12.6亿欧元,成功收购BC公司,这是迄今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
“在此次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万华感受颇深。”廖增太说,一是中国经济崛起为企业海外收购奠定了实力基础;二是中国企业运营要实现全球化,必须参与全球化的资本市场运作;三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定要有自己的国际投资人才团队;四是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
收购之后,适逢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万华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扩大产能、提高质量;引入精益制造管理、全员合理化建议等管理举措,尤其是通过文化融合这一最高境界的整合,切实有效地使BC公司员工树立起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廖增太介绍,完成收购之后,通过实施一系列管理举措和文化融合,BC历经三年阵痛,于2014年扭亏为盈,盈利水平逐年大幅提升。2017年实现业绩井喷,TDI和MDI产销量和盈利水平连创新高,PVC和烧碱等普通大宗化学品持续稳定获利,财务费用持续大幅降低,一举弥补了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所有历史亏损,成为中东欧百强企业。
“这也彻底改变了匈牙利人和全球同业对中国的认识、对万华的认识,成为跨国并购整合的一个成功标杆。”廖增太说。
万华成功整合BC,完全符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也与匈牙利政府“向东看”国家战略相契合。廖增太说,“万华成功使BC公司扭亏为盈,挽救了当地就业形势,有力促使了匈牙利政府成为欧盟首个与我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和首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万华在中东欧站稳脚跟后,作为中国在中东欧最大的投资者,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匈牙利政府“向东看”的国家战略,万华以BC园区作为境外建区载体,规划了以化工和生物化工为主要特色的加工制造型经贸合作区。合作区将在新时期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遇,用好匈牙利在中东欧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造福中国与匈牙利以及各国人民。
据介绍,万华已在美国筹划项目建设,目前在稳步推进前期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化布局,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研究,力争在拥有21亿人口的新兴市场区域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海外发展。”廖增太最后透露。(记者董少鹏 朱宝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bc贷款app(bc贷贷款额度多久能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44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