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哪种贷款不查去向(如何规避查贷款去向)

哪种贷款不查去向(如何规避查贷款去向)

贷款知识 证券时报 原创

六家国有大行公告,透露这一重要数据,下面是证券时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哪种贷款不查去向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10月16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5家大行齐发公告,介绍最新信贷情况的同时,明确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大行力量,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邮储银行10月10日已发布公告表示,前三季度,客户贷款总额超过7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过10%,并指出,将统筹做好下半年信贷增长安排,积极增加信贷投放,存贷比和信贷资产占比继续提升。

六大行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超9.5万亿

今年1-9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6家国有银行继续发挥“头雁”作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稳住经济大盘。6家大行前9个月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9.5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均超过2万亿元,分别达到2.2万亿元、2.2万亿元和2.1万亿元。农业银行表示,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已创同期新高。

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均表示,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已创同期新高。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仍是重点投向

监管部门近日鼓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其中,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方面,要求21家全国性银行在1月-7月新增1.7万亿元左右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基础上,8月-12月鼓励再新增1万亿-1.5万亿元,各家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原则上不低于30%。

事实上,从5家国有银行前9个月的信贷投向来看,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依旧是新增贷款的重要去向。

工商银行指出,在服务制造业和绿色发展方面,优化以新制造、新服务、新基础及高技术客群为重点的公司信贷布局,制造业和绿色贷款余额、增量均排名市场首位。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超过8100亿元,增幅37.5%;绿色贷款较年初增长约9500亿元,增幅34.0%。

建设银行表示,1月-9月投向制造业的贷款为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00亿元,增幅32%,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银行则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县域新增贷款超9000亿元。

中国银行方面,截至三季度末,科技金融授信余额超过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以上,绿色信贷增长约36%,普惠贷款增长约35%,民营企业贷款增长约18%,境内制造业贷款增长约18%。

交通银行则表示,今年前9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均超过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总体增幅。

在民生领域,农业银行明确提出要强化民生领域综合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建设银行则表示将出资300亿元设立住房租赁基金,探索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此外,对于今年以来持续推进的基建投资领域,各行也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工商银行围绕基础设施基金投资项目配套融资、交通水利能源网络型基础设施等五大重点领域和“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营销,基建领域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逾6400亿元;建设银行1月-9月在基础设施行业领域的贷款余额为5.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5800亿元。

邮储银行公告指出,在上半年主动前移投放节奏的基础上,统筹做好下半年信贷增长安排,积极增加信贷投放,存贷比和信贷资产占比继续提升;在非信贷资产的安排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非息收入贡献。在负债管理上,持续优化以价值存款为核心的负债发展机制,实现了“增长适度、结构优化、成本下行”。

责编:叶舒筠

校对:陶谦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如何规避查贷款去向

书名:#《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

关键词: 借钱那些事儿,如何避开地借贷中的那些坑?

人生在世,总逃不开一个“借”字,手头紧了要借钱,买房买车要贷款,创业要融资,买个手机也要分期……在经济学里有个专业的词叫借贷。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购物史,商品越来越多,就需要在市场上流动起来,但是人们没钱,购买率低,怎么流动起来呢?有了需求,人们就研发了借贷这个产品,借东西种地,借钱经商,钱和货就在市场上流动了。但借给别人,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就有了利息。有人需要钱,有人乐意借,经济就能运转起来。

借贷的经济学思维,人是不是理性的?

传统经济学家: 人是理性的。

个人,公司和政府,三者之间的不同组合,就对应了我们身边不同的金融产品。李富贵是个普通人,他把私房钱借给了一个公司,收回一张欠条。公司拿着钱去搞项目,赚了钱就给李富贵分红。当然,李福贵也可以把欠条(股份)卖给别人。公司借个人的钱去搞经营,如果这钱不用还,那你就可以把这欠条理解成股票。公司也可以把钱借给政府,政府开张欠条,到期连本带利还给公司。政府发的欠条,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国债。

以借给别人钱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就叫金融机构,如银行,借贷公司。李富贵要买房,会找他们借。金融机构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其他“李富贵”存进来的。这种个人—公司—个人的组合就叫金融机构贷款。钱能给大家手里转来转去,都是靠的借贷。这叫“资源配置”。钱应该去哪儿?钱去了哪儿?按照传统经济学家的说法,人是理性的,大家都只会把钱借给靠谱的人,也只会借自己有能力还的钱。

反方: 行为经济学家。人不是理性的。

国家遇到的坑,次贷危机大家都听过吧?什么叫次贷: 人家借钱给你,分分钟还清,这叫优待。吃了上顿没下顿,冒险借钱给你,这叫次贷。还不上了,房价跌了,经济完蛋了。

个人遇到的坑,把钱借给陌生人,是不是傻?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种玩法: 你把钱给一个平台,平台借给其他人。这种玩法就是P2P。

借贷其实是正经的历史产品。有名气的大公司正规,不会乱收钱。也不会说的天花乱坠来吸引人,比较靠谱。另外就是利率,民间借贷的利率高过36%,就属于高利贷,是非法的。避坑的最好办法是不借。

小俪姐: 贷款也是一个圈套,进去了很难全身而退。有钱人没钱人都一样。有钱人说,我家的钱5辈子用不完,我家的债6辈子还不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哪种贷款不查去向(如何规避查贷款去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67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