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静北京报道。
聚焦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普惠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于11月17日成功线上举办。峰会公布了《普惠金融典型案例,中国(2022)》名单,并预发布了《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集,中国(2022)》,将公开出版。
本次峰会由南方财经传媒集团21世纪金融研究院、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联合主办,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作为学术支持。
峰会以“普惠新金融”为主题,旨在总结过去一年普惠金融取得的突出成就,探索在共同繁荣目标下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路径。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为新形势下普惠金融的发展绘制蓝图,畅谈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峰会还设置了典型案例代表经验分享环节,并推出典型案例视频展示,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普惠金融的先进和典型风采。
普惠金融如何实现稳定和繁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建议,大力推动和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促进中小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网络金融服务机构和数字金融服务健康发展。引导普惠金融向县镇小微企业延伸网点和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多渠道推进股权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利用多种方式直接融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监管体系,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保险产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金融监管要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绿色低碳高质量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普惠金融在消除贫富差距、弥合城乡二元差距、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充分展现了金融的温度和普惠性。在相关市场主体的共同支持下,银行业作为先行者和主力军,积极推动普惠金融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刘锋指出,要继续统筹普惠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在普惠金融经过前期的快速增长后,一些风险可能会积累并逐渐显现,尤其是近三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预计一定规模的信用风险会有所延缓。银行机构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速的同时,应未雨绸缪,提高风险防控的预见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对实物资产进行分类,补足资本拨备。要不断提高普惠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贷款“三查”制度落实,确保信贷真实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从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夯实普惠金融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党委委员、专职副会长陶东平表示,财务公司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现在专业金融服务和资源整合的能力上。他们一方面努力为集团和成员企业降费让利,另一方面帮助成员单位实现资金优化和统筹管理的效益。这是普惠金融这种金融公司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特点。财务公司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服务优势,从其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财务成本各方面入手,通过扩大存贷款利率优惠和中间业务利率优惠,扩大免费服务和增值服务范围,提供有利于降低客户实际成本的金融服务,为受疫情影响的成员单位提供专属优惠,协助集团整体降低负债水平和杠杆水平。为集团成员公司降低财务成本,使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惠及所有客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员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党组书记、会长王菲表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化,一些有资金实力和开发能力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小额贷款业务,不仅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也延伸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面对金融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在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理性的认识。第一,在技术改造过程中,要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坚持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金融业务必须持牌展业,规范经营。第二,秉承“以金融为基础,以科技为工具”的原则,明确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边界,金融机构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第三,金融创新需要注意数据安全。小贷公司在与科技公司合作时要防范法律风险,加强金融信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融资性担保行业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增信和风险隔离作用,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弱势群体提供急需的融资性担保服务,成为疏通融资渠道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融资性担保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安迪·华说。
杨子骅指出,融资性担保业务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机构的管理具有很高的风险。要平衡好支持普惠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融资担保尽职免责、财税支持政策、资本补充、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完善,规范担保机构经营管理,提高社会公信力,充分保护担保机构合法权益,这是关系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更好服务普惠金融的现实需要。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看来,大数据的应用法律定义尚不明确,存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要求,数据的能量无法充分释放。但在数字金融的发展中,数据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数据滥用的现象也层出不穷。金融机构在使用数据时,需要在安全和隐私保护以及数据能量释放之间取得平衡。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下一步普惠金融的工作应围绕共同富裕这一主题,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如通过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完善养老第三支柱等。
“普及”与“受益”的精彩实践
在典型案例的经验分享和视频展示环节,入围“普惠金融典型案例,中国(2022)”名单的企事业单位代表各抒己见,用实际的金融实践展示了数字化如何提升质量、增加效率、扩大普惠金融的范围。
成都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程桦表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如何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成都市在全市系统实施“易蓉贷”普惠信贷工程,通过1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共担贷款风险、补贴债权融资,采取“442银行模式”和“73银行模式”,精准支持100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重点支持500万元以下首笔贷款和信用贷款。其中,贷款利率不超过成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年化贷款担保率不超过1%,给予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超过1%的担保费补贴。
厦门诚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辉认为,普惠金融不仅要强调金融机构的前端服务,更要注重理解那些“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尤其是近年来因疫情而产生的债务。对于这些坏账,信贷机构应秉承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司法协调的理念,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主动盈利,和谐处置。
据悉,厦门诚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为涉农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时,注重对因涉案企业债务人经营失败而承担连带保证的保证人及其家庭共有财产的执行和处置进行司法合作,维护各方乃至案外人的利益,配合人民法院的协同和解工作,自愿获利, 减轻企业债务责任,体现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对涉案债务人、担保人必要的人文关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新突破在今年的案例征集活动中大放异彩。如贵州银行“网上农贷助力烟农经营”案例,实现了贷前调查的数字化管理,将线上互联网合规数据与线下采集的现场数据相结合,进行现场和后台操作,同步进行智能化、系统化审批,将办理流程从3-5天缩短至1小时,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再比如平安普惠鲁的“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走的云’系统”的案例。借助拟人化的AI客服、不敏感人脸识别、OCR光学字符识别、ASR自动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了操作流程的数字化再造,让小微企业主体验到了顺畅的贷款体验。今年上半年,约26万小微企业主通过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获得贷款656亿元。
普惠金融中精彩的实践案例背后,是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小微企业主的笑脸,是因疫情收入锐减的家庭支柱的心。《普惠金融典型案例,中国(2022)》榜单的发布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普惠金融将继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在“普及”和“受益”并重的道路上继续奋进。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普惠金融战略心声,普惠金融立足":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34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