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增额终身寿险有哪些?收益如何?,下面是奶爸保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平安寿险多久可贷款
基本每一家保险公司都有增额终身寿险,而作为公司的平安产品也是备受关注的。
那么平安增额终身寿险有哪些呢?
平安的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怎么样呢?
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
01平安增额终身寿险有哪些?它们家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并不少,
比如盛世金越、盛世金越尊享版2023、御享年年终身寿险等都是代表产品。
这些产品的保障都比较接近,它们的保障都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身故/全残保障。
下面奶爸就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盛世金越尊享版2023进行分析。
奶爸还是按照老规矩,将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一张表格中:
们看看它的保障如何。
1、投保规则
盛世金越尊享版2023主要为出生满28天到75周岁人群提供保障。
这款产品的缴费期有趸交和期交,期交一共有5个缴费期限,分别为3年、5年、10年、15年和20年。
2、保障内容
盛世金越尊享2023主要为被保人提供身故/全残保障。
除了上述保障外,盛世金越尊享版2023还有其它保单权益。
比如保单贷款、自动垫付和减额交清等。
通过保单贷款,可以实现资金的灵活使用。
02盛世金越尊享版2023增额终身寿险保单利益如何?通过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对盛世金越尊享版2023已经有所了解。
那么这款产品的保单利益如何呢?
奶爸以30岁男性投保盛世金越尊享2023,选择每年交10万元的,分别为5年和10年缴费,
下面我们看看它的现金价值增长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盛世金越尊享2023若是选择5年缴费,则在保单第7年现价大于已交保费。
如果到被保人60岁时,保单现金价值是累计已交保费的2倍。
而若是选择10年缴费,每年交10万元,保单则是在缴费期满的当年现价大于已交保费。
而当被保人60岁时,保单现金价值也是累计已交保费的2倍。
随着被保人年龄的增长,保单的现金价值也是逐渐上升的,最终保单现金价值是累计已交保费的数倍。
当然,通过上面的现金价值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缴费选择,保单现金价值增长也有所不同。
若是你想了解如何投保对自己较为有利,可以>>>>1v1咨询。
03奶爸总结总而言之,平安增额终身寿险并不少,
而盛世金越尊享2023就是其中代表产品。
而这一类产品保障虽然相对简单,但是保单利益也都还比较不错。
若是你想投保一份增额终身寿险,且偏爱大公司品牌,可以考虑平安的产品。
除了本文分析的盛世金越尊享2023,还想了解它家的哪些产品,欢迎文末给我留言或>>>>1v1咨询
关注【奶爸保】薇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产品相关信息,有任何疑问也可以私信奶爸或者留言。
平安寿险交费最晚多久
转载 作者:RainWind
中国平安公告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期间,公司控股子公司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平安养老保险和平安健康保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分别为2436.2765亿元、4508.8604亿元、223.4475亿元和58.1512亿元,合计为7226.7356亿元,前11月保费收入同比增9.4%。
但是11月寿险新单保费收入84亿同比下降19.8%创年内最大单月降幅。
巧的很,我前几周和以前平安的同事吃饭聊天,出于投资人的职业病,很自然的就问了问目前基层业务的情况。
我大概是15年左右的时候去平安上过班,当时家里要买好几份保险,但是不懂啊,家里三个人加起来年交要五六万,20年就是100多万,不敢随随便便买,只好先去保险公司打探一下虚实。当时除了去了解下保险知识,更重要的原因是加入保险公司买保险可以有返佣,大概可以便宜30%左右。
我去的就是个人寿险的部门,也就是11月份业绩暴跌的那个。
平安的个人寿险部门分两种,一种叫电销,一个人单打独斗那种。还一种叫区拓,有严格的上下级制度。上下级制度不是职务上的,而是一种分销体系,有点像是传销。
在区拓的框架下,你作为平安寿险的代理人,可以再招下一级代理人,下一级代理人售卖出去的保险你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返佣。
你的下一级代理人依然可以招收再下一级代理人,当你招收的下一级代理人和第N级代理人越来越多,你基本就可以完全凭借管理人员获取收入了。一个50人左右的团队,大概就可以为你带来百万的年收入。
平安有一套非常科学的“基本法”,其实我挺建议如果想要在销售领域有所发展的人去学习下这套基本法的,特别好。平安会免费给你培训,前提是你保险卖得好。
基本的信息就介绍到这边,让你对平安的寿险销售体系有个大致的认知。其他保险公司其实也差不多的。
回到我说的饭局,朋友告诉我,我以前所在的那个科室(一个区拓的运营级别,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型部门)以前有100多号人,现在两个科室合并在一起,也只有不到100人。
粗略判断,寿险代理人减少了1/3。
寿险代理人的数量直接影响了寿险的业务量,寿险的业务量基本是和寿险代理人的数量成正比的。
当时我就预感平安的股价等报告一出来,估计好不了。
而实际上,本周平安的股价倒是没怎么跌,再看看后面几天怎么走吧。
这位大V写的就很中肯,连我这种随口就能问出来的事情,机构的研究员难道真的是吃干饭的?
今天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影响也已经反应在盘面上了,那么未来如何呢?平安是否还值得继续投资呢?
产品竞争力
说来很可笑,我原本是抱着去了解保险产品去的平安,但忘记了去对比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最后还是买了业内口碑最差,没有之一的“平安福”。
“平安福”是平安公司的拳头产品。
这里我就不阐述了,你随便在保险自媒体找找文章,就能看到关于“平安福”的各种缺点,真的是最坑没有之一。最新的“平安福”改版以后,各种缺陷被移除了,业内对最新版“平安福”的评价是:除了贵,没有任何缺点了。
所以从购买保险的角度来说,平安不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平安真的是一家好公司。
所以像我这种买了“平安福”的傻逼,只能靠买点平安公司的股票来做对冲了,毕竟我每次交的保费都为大家的股票上涨做了贡献。
但我们知道,一家公司赖以生存的和发展但根本是产品,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企业最后能走多远。
随着自媒体的下沉和覆盖人群的广度,越来越多的人会接触到一般的保险知识,不需要多深入,大家都会知道“平安福”的缺点,那么平安的业绩一定会受到阻碍。
随着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崛起,还有很多小型保险公司的新产品都非常具有竞争力,平安的产品是否经得住冲击呢?
用户群体
上一轮保险购买的主力是40~50岁年段的人群,这一阶段的人群手握着目前社会上绝大部分的财力。
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较为闭塞,同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恶化,以及对于身体健康的担忧,上一轮的保险业务有了爆发式的增长。
同时中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一般不是自媒体,相反他们非常吃代理人情感销售这一套。
但随着这一批中老年人错过了可投保年龄,以及保险需求日益增长的90后00后们开始成为社会主力,代理人制度的辉煌是否还能延续?
经济的不景气
经济的不景气,也会减少人们对于保险的投入。
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当前保险的理念在国内还处于一个起步不久的阶段,保险依然是手头有闲钱后的选择,而不是一个刚需。
在当前经济环境不景气,大家手头紧张的情况下,保险的购买肯定会被暂时放一放。毕竟房贷,猪肉这些一天也少不了。
恶性循环
代理人制度还会有恶性循环,经济越是不景气,买保险的越少。买保险的人少,能长远留下来做代理人的就越少。代理人越少,保险就卖的越少。
源头还是在居民手里的现钱,有钱了保险才卖得出去,没钱啥也不好卖。
再往上追溯,那就是经济环境不好,全球经济环境不好,川建国还一天到晚搞事情。
代理人制度
我查了一些资料。
截至今年9月末,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124.5万人,较年初下降12.1%,较6月末下降3.2%,也就是说,从年初到现在,平安的寿险代理人队伍已经削减了超过17万人。
这与我得到的信息是相符的。
1994年,中国平安从中国台湾地区引入“个人保险营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个人寿险业务,由此,保险代理人制度在中国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人身险销售的“统治地位”。
但代理人制度走到今天已显现疲态,从2017年开始,保险代理人产能徘徊不前。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孙建一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该制度引入之初是伴随弊端的,“但适合当时那个阶段的发展需求,所以寿险行业依靠代理人制度实现了快速发展。”他说。
“今年,平安代理人队伍几乎没有增加,因为我们正在对代理人队伍进行调整。”孙建一说,一方面,科技手段的进步必然会取代一部分代理人,但至于会取代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而另一方面,代理人队伍本身如何优化至关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提高素质,提高产能,发挥综合金融的优势,提高代理人的收入。
从中国平安的业绩报告也可看出,虽然寿险代理人队伍在减少,但前三季度代理人人均个险新保单件数为1.39件/月,同比增长了9.4%
虽然我是当初是抱着玩一票的心态去的平安,但确实发现区拓部门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内地保险行业的问题。
行业门槛极低,没有任何专业性可言。技能全靠公司培训,七分销售,三分产品。人员素质较低,鲜有高学历员工入职。销售主要靠人脉,再次靠努力,最次才是拼业务知识。
我在平安待了大概一年不到吧,也没多久。但我几个月把“基本法”搞清楚以后,就明白了,目前想要长久留在这个行业,并取得高收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招收下一级代理人。还是和传销的模式非常接近,当然,平安和其他保险公司的制度是完全合法的。
但我一眼就看出来问题的症结,人。
人的素质无法提高,行业门槛太低,人员不专业等问题日积月累,一定会爆发出问题。现在可能就是这个爆发点了吧。代理人制度不会消亡,但必须改革。参考香港,也是实行的保险代理人制度。
香港的金融发展比我们内地大概领先10~20年左右,保险的发展也是一样。既然在香港代理人制度可以发展下去,那么内地同样也可以。就看平安的管理层怎么做了。
改革
平安的战略转型始于2017年,并在2018年取得一定成效。
2018年11月7日中国平安通过系列公告正式对外公布了完整的平安转型战略,平安表示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平安启动“金融+生态”的发展战略,并确定“金融+科技”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在这次战略转型中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三大前沿技术正式应用于平安的场景设计。
据中国平安2018年年报,截至期末寿险代理人数量为141.74万人,而截至2019年三季末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为124.5万人较年初下降12.1%
从平安的战略转型可以看出来,管理层是在主动降低代理人的数量,以科技换人力。
总结和展望
其实,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个字,就是顺着我自己的思路,把我知道的,经历的,和我找的资料整理罗列了下。大家将就着对付下吧。
平安寿险业务的下滑暴跌,表面上的原因就是代理人数量的锐减。
代理人数量的锐减,既有社会经济环境的原因,也有平安管理层主动进行的业务结构调整,和运营战略的优化。这种改革,带来的阵痛肯定是无法避免的。至于未来效果如何,应该最迟明年中报出来的时候就能知晓了。
我还是倾向于改革会成功,之后平安会再上一个台阶。
保险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的赛道,整个中国的寿险市场在未来二三十年还有比较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对生命和健康的保障潜力非常大,未来中国是在全球寿险方面增长潜力非常大的市场。
我唯一比较担心的,还是平安凭借自己品牌的优势,设计出来的产品不够竞争力。
这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好事。在可预见的未来10年内,我看不到民众对于保险产品的认知有质的提高,平安依然可以享有品牌的溢价,割没文化的韭菜。
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不会非常稳定的线性发展,在优秀的企业也会如此。这样的栗子举不胜举,所以我就不列了。
平安无论从公司战略,构架,业务等层面,相对于友商,其高度差不多要高出一个身位,远远比其他保险公司优秀。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什么价位可以买入?
抱歉,我只知道平安未来一定是中国的金融巨无霸。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大不了留给孙子吃红利吃到吐吧。
写在最后:
一年五倍者如过江之鲫,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点击头像关注,来确幸股票APP,查看更多干货,找到做中长线的伙伴儿~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平安寿险多久可贷款(平安寿险交费最晚多久)":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081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