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销贷款行业怎么样啊?,下面是阿生笔记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做贷款电销有前途吗
有朋友问:电销贷款行业怎么样啊?
这里回答下:不怎么样。
有70%的人在贷款行业做不下去,都是因为在电销公司上过班,对贷款行业存在错误的认知造成的。
以为贷款就是天天打电话邀约客户,气氛又压抑,钱又赚不到,久而久之,自信心丧失,感觉贷款行业不是人干的。
你们要清楚一个观念,电销是电销,贷款是贷款。电销只是获客的一种方式而已,笨办法,老信贷员都没人打电销的,这根本代表不了贷款行业。千万不要错误的理解,一提信贷员,以为人家就是个打电话的。
还有不懂的都可以问,我是从业8年的阿生!
为什么现在保险电销不好做了
①网销“火”
保费增速38%
连续3年跑赢行业
②电销“冰”
保费负增长9%
裁撤自建机构超20家
展望2022年
互联网寿险将迎“三大变化”
1
电网销“冰火两重天”
前者负增长,后者超高速增长
1. 网销规模保费近3千亿,增速38%,遥遥领先行业!
此前,中保协发布了寿险电销和网销的经营情况报告,“13精”摘取了部分重要数据,带大家看看2021年寿险业的网销有多“火”,电销有多“冰”~
注:上图寿险业数据为保费收入口径,且不含风险处置期公司。
根据,行协统计的2021年人身险会员单位数据显示:
60家公司,开展互联网销售,规模保费为2917亿,同比增长38.2%;
21家公司,开展电话销售,规模保费为123亿,同比负增长9.3%;
如果,将电网销渠道保费进行合计,网销渠道保费占比已经达到近96%,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这主要得益于网销的快速发展。
不过,相对代理人和银保等传统渠道,电网销业务的占比还是很小的。
2. “冰火两重天”:电销连续3年负增长!
近两年,寿险业先后受疫情和代理人数下滑,以及居民消费意识降低等影响,保费增速持续走低。
以原保险保费收入口径为例,保费增速从2019年的12.8%,一路降至2021年的5%,下降幅度超7个百分点。
但是,从电网销渠道去看,却是与行业整体增速走向不同。
一是,2021年电网销渠道的保费增速都较上一年有所提升,这也侧面反映出,2021年寿险业增速下滑的背后,主要还是受代理人渠道缩水影响。
二是,电销仍旧是负增长,但网销渠道却是连续3年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远超行业。
而且,从上图的对比可以看到,电网销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无论是从经营主体的数量,还是从保费占比,市场集中度,亦或是增速看,都显示出互联网渠道的发展,远优于电销渠道。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差距呢?各渠道的竞争格局如何呢?
2
2021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排名
TOP2负增长,国寿、泰康上升
健康险超年金险,成第二大险种
1. 2021年网销TOP10:国寿、泰康、人保等,排名快速上升!
首先,从网销规模保费排名情况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邮人寿、国华人寿和中国人寿。
其中,中国人寿的互联网渠道保费,在2021年实现翻倍增长,保费增速近140%,排名上升4位。
此外,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和合众人寿的排名也显著上升,一跃进入TOP10。
不过,相比头部公司,其他中小公司的增速更快,从图中可见,其他50家经营互联网业务的寿险公司,保费增速远超行业。
因此,这也导致TOP10公司的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从去年同期的80%降至73%。
需要注意的是,TOP2公司的排名虽然没有变化,但是,两家公司的保费却都是负增长的。
作为网销的头部公司,为何会与互联网渠道整体高速增长的情况,背道而驰呢?
2. 中邮、国华均“负增长”,皆因互联网人身险新规?
对于这一点,保险圈的人士可能并不意外,因为,互联网渠道一直存在很多线上线下的融合类业务。
这类业务与其他通过中介平台在网上销售的业务,都归类为与渠道合作的业务,在互联网业务中占比最高超86%,且增速远高于险企官网业务的增速。
比如,以中邮人寿为例,因为背靠邮储银行,很多业务都可通过银行网点的智能柜员机,或者手机银行进行展业,虽然可能是借助银保渠道的人员进行销售,却可算作互联网业务。
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险企一方面可以突破经营区域的限制,另一方面可以回避“双录”。
但是,去年银保监会下发了《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新规》,在《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基础上,明确可不设机构在全国销售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产品名称中必须有“互联网”字样!
但是,针对线上线下融合类业务,均不得使用互联网人身险产品。
也就是说,类似借助银行网点展业的融合类业务,必须按照属地原则,在当地展业且符合“双录”要求。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自2021年10月22日开始施行,过渡期至2021年底结束,因此,这势必会对主要依靠银保渠道开展互联网业务的险企,造成一定影响导致保费增速下滑。
3. 健康险快速发展:首超年金险,成互联网第二大险种!
另外,从产品类型看,2021年的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业务中,仅有人寿保险和健康险保持快速增长,年金险和意外险均是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险首次超越年金险,成为第二大险种。
这背后有两方面因素需要考虑,一是,去年因重疾险停售潮影响,很多网红重疾产品在年初狂揽一波保费。
二是,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对产品类型提出新要求,除仅可销售5类产品外,还对想要经营长期寿险和年金险的险企,提出更高的门槛要求,仅有20余家寿险公司符合。
详见《17家险企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财险7家,寿险10家,影响真的很大么?》
因此,这也意味着,展望今年的人身险公司互联网发展,恐怕会有较多变数,详见文末。
3
2021寿险电话营销保费排名
平安寿险“电销第一”地位稳固
行业“辉煌不再”机构撤销增多
1. 2021年电销TOP10:7家负增长,平安占半壁江山!
与网销相比,电销显得委实可怜,规模保费仅为123亿,还自2019年至今连续3年负增长,目前,只有21家开展业务。
从电销的排名看,平安寿险以规模保费61.6亿排名第一,占据市场近50%的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寿险电销一哥”。
需要注意的是,在电销渠道整体低迷的背景下,TOP10公司中7家公司都是负增长的。
其他11家电销机构的增速更惨,增速仅为-27%远远落后于行业,市场份额下降1.7个百分点。
此外,从险种类型看,在寿险电话营销中,只年金险仍保持正增长,寿险电销市场有多低迷“不言而喻”。
2. 电销发展低迷:机构撤、人力降,自建机构增速下滑!
那么,为何电销会如此低迷呢?
从机构的角度看,电销要通过自建机构或者合作机构开展,但是,不少公司早已开始陆续裁撤自建的电销机构。
以2020年-2021年7月末的数据为例,寿险公司共裁撤18个电销机构,详见《一年半超1700家机构被撤销,保险业的“裁撤潮”真来了?》。
后续,阳光人寿还裁撤了潍坊电话销售二中心和赤峰电话销售二中心,中英人寿也裁撤了湖南电话销售中心。
截至2021年末,2年时间内,险企撤销的电销机构已达25家。
与此同时,寿险电销行业的销售人力也持续下滑,从2018年的8万人一路降至2021年的5.2万人,降幅超3成。
或许是受自建机构裁撤影响,2021年电销渠道中合作机构的保费增速,明显优于自建机构,如上图所示。
而且,相比自建机构,险企的合作机构大多是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不仅外呼客户资源多且首期保费可以使用信用卡,从这一点来讲更具优势。
3. 不再是主流社交工具,电销又该何去何从?
其实,电销的本质是销售人员通过谈话技巧,将本没想买保险的人说的想买了。但是,监管对于电销有话术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双录。
试问在同样的条件下,能被电话说动的概率,和现在被线下代理人说动,或者互联网科普教化的哪个更大呢?
所以,对于年轻一代可能更习惯通过微信、抖音、支付宝等平台,了解并购买医疗险和重疾险等产品。
对于终身寿险等类的产品,可能还是会选择银保渠道或者代理人进行购买。
在新的时代下,电销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也导致一些险企不合规的问题,比如,夸大保险责任等。
但是,就在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刚对大都会人寿开出122万的罚单,指出其电销中心存在夸大保险责任等行为。
中美联泰在北京、广州、深圳、沈阳、上海、重庆等6地的自建电销中心,外呼业务均存在保险责任表述不清晰、夸大保险责任等问题。
此外,还对与其合作的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因同样存在销售误导行为,分别被罚10万。
详见《银保监会连开四张罚单:中美联泰被罚122万,牵连广发、兴业、华夏三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
所以,面对严监管态势,和外部银保和网销渠道的夹击,电销或许需要寻求新的定位,毕竟当前社交的主要工具已经不只是电话。
4
展望2022年
互联网寿险将迎“三大变化”
展望2022年,受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影响,人身险公司的互联网业务发展,必将迎来不小的变数。
首先,因为近10余家公司宣布暂停互联网业务,从经营业务的市场主体角度,可能会有所调整,主体减少的概率较大。
详见《互联网寿险“大洗牌”:继17家之后又12家险企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
其次,因为新规对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限制,会导致险种排名变化,险企可能会向意健险等险种寻求新突破。
从险企备案的寿险产品数据看,截至2022年2月底,互联网人身险产品中,医疗和重疾等健康险多达150余款,占比超55%;意外险产品数也占62款,占比近24%。
相比之下,定寿、年金、终身寿险等,互联网专属产品数仍较少。
最后,因经营长期寿险和年金险互联网业务的门槛限制较高,符合要求的多为头部老牌险企。
此类业务的寡头效益或更为突出,再加上,这些业务的单均保费较高,势必也会改变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业务的竞争格局。
这一点,其实从2021年的数据看,已现端倪,如前文所说,泰康等大型寿险公司首次进入互联网TOP10。
至于,寿险公司总保费排名榜,详见《2021年寿险公司保费排名榜》。
总的来说,经历过新一轮的洗牌,互联网业务或压的“更实”,保费规模或向老牌险企集中,中小公司在意健险等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或激发出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
以上仅供大家参考,具体的等到半年数据出炉,“13精”也会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业务在2022年的实际发展情况。
注:
①如无特殊标注,本文所指保费口径均为规模保费
②本文根据行协公布的两份报告数据整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做贷款电销有前途吗(为什么现在保险电销不好做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81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