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不良贷款包括损失贷款(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包括损失贷款(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贷款知识 海外网 投稿

美国银行业的麻烦还在继续,下面是海外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不良贷款包括损失贷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国太平洋西部银行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该行存款出现显著减少,再次引发市场担忧。图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亨廷顿比奇拍摄的一家太平洋西部银行网点。新华社/路透

近日,多家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多家美国银行信用评级和评级展望。专家表示,高利率背景下,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正在加剧。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维持紧缩,美国银行业危机或将不断发酵。

银行业亮起“红灯”

日前,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宣布下调5家美国中小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另外两家银行的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据路透社报道,在被降级的5家银行中,美国联合银行、硅谷国家银行“存在高融资风险并高度依赖经纪存款”,联信银行、UMB金融公司出现“存款流失”,科凯国际集团被标普指出“盈利能力受限”。

就在此前不久,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美国10家中小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6家美国大型银行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另有11家银行的前景展望被定为“负面”。穆迪警告称,“美国银行业前景正在恶化”。

此外,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期也发布研判表示,可能会下调美国数十家银行的评级。

受评级下调影响,美股银行股走低。就在标普下调评级消息发布次日,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等美国银行的股价下跌近2%。

更多“红灯信号”还在出现。美联储报告显示,美国有700多家银行由于资产负债表上存在大量浮亏,正面临“重大安全和偿付能力风险”,这些银行的损失超过了其资本的50%。

7月底,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地区银行“心脏地带三州银行”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这是今年美国出现的第五起银行破产案。

今年3月,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等接连“爆雷”,引发美国银行业震荡。随着近期多家银行评级下降,市场担忧,美国银行业的麻烦远未结束。

连续加息是推手

多家国际评级机构在报告中表示,美国银行业正面临多重压力,包括存款流失、融资成本上升等。货币政策收紧是导致这一局面的关键原因。

去年3月至今,美联储为应对通胀已进行11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7月26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后,联邦基金利率已达到5.25%到5.5%。分析指出,利率高位运行,导致美国银行业“入得少、出得多”。

在“入账”方面,受加息影响,美国银行持有的债券等资产价值大幅缩水。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数据,截至去年底,美国银行持有债券的账面损失总额达到约6200亿美元。与此同时,加息还导致许多银行存款流失。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美国银行业存款总额下降了4720亿美元,连续四个季度下降。

收不回来的贷款“坏账”也在增加。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加息导致借贷成本飙升,美国的信用卡和商业地产违约率正不断上涨。今年第二季度,美国银行业因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近190亿美元,创3年来最高水平。其中,信用卡债务严重拖欠率达11年来最高水平。

在“出账”方面,路透社援引投资机构分析称,加息提高了美国银行的经营成本。银行现在必须支付更多存款利息,以留住与吸引储户。根据许多银行的资产配置情况,他们只获得2.5%到4.5%的收入,现在却需要向储户支付高于此的利息。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崔建军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错配严重,存在流动性管理缺位,而加息引爆了这一长期高悬的隐患。

“美国商业银行一边从企业吸收大量不计息活期存款,一边凭此配置长期债券。美联储连续加息后,资产端的长期债券出现亏损,负债端出现存款流失,投资者也闻风而动,纷纷挤兑提取存款,导致银行极易出现资不抵债,触发流动性危机。”崔建军说。

中小银行面临的问题尤为严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立鹏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中小银行的业务大量集中于商业地产贷款。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下的经营成本上升,叠加新冠疫情引发的办公方式转变,导致商业地产空置率激增、商业地产市场风险加剧。为缩小风险敞口,美国银行业收紧了相关信贷,这进一步导致地产项目融资困难,加剧贷款违约风险。在此背景下,不少美国中小银行陷入经营困难。而中小银行的危机也有向大型银行传导、蔓延的趋势。

“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疲软,国际贸易萎缩,企业和家庭普遍财务压力加大,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普遍谨慎乏力。外部经济环境使美国银行业本就倍感压力。美联储急速加息缩表,令不少资产负债配置失衡的银行措手不及,陷入危机。”崔建军说。

或将抑制经济增长

美国银行业会否重演今年3月的风暴?分析指出,系统性金融风险尚未出现,但危机存在进一步发酵的可能性。

8月25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为抑制通胀压力,美联储将“在适当的情况下继续加息。”

“随着美联储试图以更高利率来锚定通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方面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继续对银行构成风险。”路透社援引分析称。

“美国多家商业银行此前的‘爆雷’尚属孤立事件,不代表系统性金融风险,但若‘黑天鹅事件’接连爆发,金融风险的隐患就会不断累积。”崔建军说,“年内若美国通胀走低、加息停止,银行‘爆雷’事件或可避免。但若美国不能成功控制通胀,持续加息,硅谷银行的破产事件就有可能重演。”

“目前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尚不至于发生,但美国银行业前景却难言乐观。不仅中小银行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美债市场的持续波动也增加了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美国金融监管政策也仍在摇摆调整。美国银行业风险还在持续发酵过程中。”孙立鹏说。

《纽约时报》报道称,当前,美国银行业危机已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不少企业由于难以获得信贷,被迫削减招聘、投资和支出,这将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引发更多风险挑战。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惠誉近日表示可能下调美国大型银行评级的同时,也对美国经济健康状况作出了悲观评估。该机构预测,美国银行业下半年的资金和信用挑战犹存。信贷条件收紧、商业投资减弱及消费放缓等,将造成美国经济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陷入轻度衰退。(记者 林子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04日 第 06 版)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据《中国房地产报》披露,截至6月末,我国18家重点上市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10家股份制银行、2家城商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2970.26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209.32亿元。其中6家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2053.88亿元,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不良贷款76.28亿元;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870.78亿元,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不良贷款137.72亿元。

对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涉房不良贷款呈大幅增长态势,社会各界认为符合我国房地产客观运行实际。因为商业银行涉房不良贷款与我国房地产业走势密切关联,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也处在风险释放期,近两年有不少房企因为资金周转困难,致使一些房地产投资项目处于“半拉子工程”状态,造成大量贷款违约;还有一些大型房企比如恒大以及碧桂园等处于风险漩涡,更对商业银行涉房贷款不良率回升直接推波助澜。同时,商业银行自身也在大力出清涉房不良贷款,充分真实反映涉房不良贷款,也在很大程度上将涉房不良贷款全部“和盘托出”。

所以,商业银行涉房不良贷款大幅增长是我国房地产业处于下行周期的必然反映,估计目前的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到位,下半年商业银行涉房不良贷款还将面临总额增加、占比上升的可能,商业银行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同时全社会也应对商业银行涉房不良贷款的上升持理解态度。总之,一句话,无论是银行还是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涉房不良贷款大增不用过度担忧,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总体处于可控状态。

笔者说对商业银行涉房不良贷款大增不用过度担忧,并非自我安慰,无视风险的存在;而是目前商业银行对涉房不良贷款各方面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应对涉房不良贷款的各项基础比较牢固。

涉房贷款不良率虽上升,但在整体贷款中占比不大,不会危及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安全。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止2023年6月末,商业银行贷款余额230.58万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53.37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1万亿元,无论是房地产贷款总额还是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占比都不高,尤其是房地产开发贷款仅点商业银行全部贷款总额的5.68%;而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21亿元,不良贷款率1.68%,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比如,工商银行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6.68%,在18家上市银行中为最高,不良率较2022年末增长0.54个百分点。但相对宇宙第一大行来说,贷款总额呈大幅增长态势,仅上半年就增加了2.0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1%,较年初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显然,相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款占比,涉房不良贷款即便大幅增长,也根本不值一提;退一万步,即便涉房不良贷款“全军覆没”,一分钱都收不回来,也不会危及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根本。

盈利能力强,拨备计提充足,有足够消化涉房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受到涉房不良贷款拖累,但对整体抗风险能力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总体经营风险状况保持乐观。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不良率仅为1.68%,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4.8%,保持较低水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50.9%。

同时,风险抵御能力整体充足。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平均资本利润率和平均资产利润率分别为9.67%和0.75%,虽与上季末相比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989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6.13%,较上季末上升0.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5%,较上季末上升0.03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66%,较上季末下降0.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78%,较上季末下降0.2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8%,较上季末下降0.22个百分点,但依然大幅高于监管规定的要求指标。

此外,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2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50.86%,较上季末上升1.4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64.37%,较上季末上升1.4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1.78%,较上季末下降0.17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为77.69%,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

上述所有指标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有足够消化涉房不良贷款增长的能力。

贷款投向准、结构优,夯实了整体消化涉房不良贷款大增的基石。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三农”领域、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成为上市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尤其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融资结构也不断优化。仅以工商银行为例,上半年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6万亿元,占全行公司贷款的比重升至25%,为企业提供了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绿色信贷投放稳步增长,6月末商业银行绿色融资余额同比增长33.9%。比如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3.62万亿元,新增9267亿元,增速为34.4%,增量、增速均创历史新高;该行还持续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通过绿色债券承销、绿色银团贷款、绿色并购贷款等方式,今年上半年为企业提供融资近1700亿元,同比增长近18%。

此外,商业银行总体信贷质量持续向好, 不良贷款余额虽有小幅上升、但不良率呈下降态势。据国家金监总局披露,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21亿元,不良贷款率1.68%,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不良率下降与商业银行整体信贷投放准和信贷结构优是不分不开的。

商业银行下一步信贷投放重点与方向,更加能够抵销涉房不良贷款带来的负面冲击。目前,我国商业总体信贷经营策略是将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动投融资总量稳健增长,为实体经济恢复向好提供有力融资支持。

一方面,将发挥信贷投放总量作用,各商业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动投融资总量保持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将不断优化信贷投向,聚焦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以及制造业、科创、绿色、普惠、民营、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再一方面,将不断稳定信贷投放质量,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把好客户选择、信贷审批、贷后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关口,确保信贷资产质量风险可控。比如在县域贷款投放方面,农业银行已将全年的县域贷款投放计划上调3800亿元,县域“三农”领域的信贷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在科创金融方面,多家上市银行明确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机构组织、评估准入、业务模式,通过科创贷款、科创债券、股债联动等方式,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资金来源。 尤其是做大、做优消费金融,这已成为多家上市银行的发力重点,下一步商业银行将在家装家居、汽车、电子产品、文化旅游等重点消费领域持续发力,力争全年消费贷款实现较快增长。这一切都表明,商业银行抗击涉房不良贷款大增的信贷基石将更加牢固,没有任何风险后顾之忧。

(原文刊发于国际金融报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良贷款包括损失贷款(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239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