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爱马”金融黑产打击系统平台助力警方破获吉林一非法代理维权团伙案,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app代理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试运行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牵头研发的全国首个金融黑产打击系统平台“爱马”平台,助力警方成功打击了吉林一起非法代理维权团伙案,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
8月初,由西南政法大学指导研发的“爱马”平台试运行,首批试用单位包括马上消费、平安普惠、海尔消费金融、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深圳乐信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银行等。该平台运用多方隐私计算技术,建设黑产案件线索对碰平台,建立多方黑产线索碰撞机制,以科技的力量防范和打击金融领域黑产,维护良好金融秩序。这也是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简称AIF)的重要成果之一。
近期,通过“爱马”平台,马上消费与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AIF联盟成员单位碰撞出金融黑产线索,并会同美团安全部门对该线索进行分析和实地走访,发现吉林省某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存在重大非法代理维权行为嫌疑。该公司伪装成正规专业的法律咨询公司,通过在短视频平台运营财务优化账号以及地推等方式进行获客,然后通过制造虚假材料进行恶意投诉,企图违规逃避债务。
马上消费党委副书记白恒斌介绍,目前金融黑产领域,非法代理维权机构主要采用的手段有伪造公章制造虚假材料、冒名客户身份投诉等。获客方面,他们招募大量的地面推广人员,给予推广者每单高额的中介费,迅速扩大地推规模;同时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营销,通过直播等方式短时间内就能吸纳大量粉丝,银行、小贷、消费金融等涉及个人消费者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均为其代理维权对象。但是很多消费者并不知晓他们代理维权手段的非法性,却要承担这些非法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对于无钱支付代理维权费用的逾期客户,有些非法代理维权机构地推人员甚至诱导逾期客户再次借款缴费。在该案中,长春警方就现场抓获涉嫌使用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的多名嫌疑人,已经对15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据了解,马上消费于2022年3月牵头成立了AIF联盟,在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等政府部门指导下,AIF联盟积极助力打击“不法贷款中介”“代理退保”“非法代理维权”等金融领域黑产。科技驱动下,AIF联盟截至9月8日已助力全国28个省(市)公安机关受理非法代理维权类案件231起,其中刑事案件49起,治安案件182起,推动警方打击处理78人。在打击贷款诈骗、冒充机构营销短信诈骗、冒充金融机构APP诈骗工作中,自2020年以来,马上消费推动及协助警方刑事立案700余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00余人。上述案件则是 “爱马”平台试运行后AIF联盟助力警方打击的第一起金融黑产案件。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贷款加盟
“如何清理债务?加微信,入群手把手教你全套‘反催收’技巧。”日前,正因一笔信用卡逾期焦头烂额的龚莉被精准地投放了一条微信,从此她闯入了一个新的“江湖”。
在这个“江湖”里,有和她一样因为欠债而焦虑的人、有想方设法“撸口子”(指到容易发放贷款的机构或平台上申请贷款)不还债的“老赖”,还有一批自称专门提供服务的专业组织。大家目标一致:躲避欠款催收,想办法免除欠款或利息。
然而,被美化为欠款人“上岸最后一根浮木”的这项服务,实际上风险不小,且已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干扰。近日,华南的某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部的伍铭收到16份来自全国多个监管部门转发来的投诉信,这些投诉信所涉及的持卡人分布在全国的不同地方,逾期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根据邮戳显示,都出自沈阳同一个邮局,不仅投诉信内容完全一致,就连错别字都是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南方日报记者发现,帮“老赖”延期还款、减免逾期息费已经悄然形成一个灰色产业链——在线下及各类社交、电商平台上,一些宣称可以帮助客户“停掉高额违约金、利息”“减少还款金”,甚至“保护客户剩余资产,不被强拍、低拍”的公司或团队,收取10%—70%的费用,有中介甚至以此为生意。
这个“江湖”,叫“反催收”。
套路
“反催收”招术:投诉、耍赖、扮弱势
回想起去年2月份的一场遭遇,广州某律师事务所的胡广(化名)至今仍感到恐惧。作为一名代理律师,他受托为某银行到肇庆进行一场常规债务催收,没想到却遭遇了一场暴力“反催收”,通过实时监控录像发现胡广被群殴的同事第一时间报警。“面对警察,债务人却以‘暴力催收’为由反诬。”谈起那次遭遇,胡广心有余悸:“还好有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作为证据,要不就栽了”。
被影响的,还有金融机构。对伍铭来说,去年以来,有组织的专业“反催收”已经影响到了信用卡催收工作的开展。“因为监管对于金融机构有投诉解决率的考核要求,银行对于此类投诉都有着很大的压力。”伍铭说,类似的各种通过恶性投诉、恶性起诉以达到免除利息或延期还款的例子从2018年开始出现,但在2019年激增,几乎翻了一倍。在多次处理类似案件后,伍铭所在的银行得出一个判断:“‘反催收’已经形成所谓联盟,有组织、有计划、有套路地通过激化债务人与催收团队、金融机构的矛盾,从而达到减免利息、延长债务期限、减少还款金额的目的,甚至要求赔偿各种费用等”。
南方日报记者以“反催收”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大量的QQ群、微信公众号和网帖。在以20元—50元不等付费进入多个“反催收”教程群后,南方日报记者发现,这些群里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聚集的均为网贷、信用卡或者消费金融公司的逾期者,甚至部分群专门针对某家银行或者某类网贷平台逾期者成立。群友愿意付费入群背后的动机一致——寻找“反催收”的办法,以期不还或者少还机构的借款。
南方日报记者“潜伏”群中观察,此类“反催收联盟”收费群已经形成一定恶性投诉套路,套路就是三个词——投诉、耍赖、扮弱势。在一个QQ群中,南方日报记者看到,组建该群并进行收费的“群主”是众人的导师,他不仅在线指点群友如何应对催收,更掌握了一套“反催收”的套路。“我曾经也这么扛过来,现在总结成为经验分享给更多人。”作为一个“老赖”,这曾是他对抗催收的方式,如今成为他的生财之道。
投诉,是指恶性投诉。如让逾期客户制造噱头,通过威逼方式要求银行从宽处理,达到减免费用、宽限还款等目的。此外,他们还指导逾期客户通过借助贴吧、微博等公众网络平台,将逾期客户的投诉材料广为传播,以制造声势,或引导逾期客户向监管机构施压,升级投诉。耍赖,则是拖延抵赖拒不还款,甚至还有可能找着机会诬告机构。
扮弱势,是指假装弱势群体,伪造贫困证明、病历证明、薪资收入证明、住院缴费清单等,从金融机构处获得息费的减免。
抽佣
从看“新口子”到“逃废债”,佣金10%—70%
在闲鱼、抖音、贴吧、QQ群等各类线上电商、社交平台,均有商家宣称可以提供帮助客户“退息”“停掉高额违约金、利息”“减少还款金额”,甚至“保护客户剩余资产,不被强拍、低拍”等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以信用卡逾期者的身份与多家公司进行咨询。一家名为“债务管理”公司声称,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客户追回信用卡罚息,包括“信用卡3年内产生的逾期违约金、最低还款产生的利息等等”。“只要你的信用卡没有被冻结,我们就能帮你都追回罚息。”该公司一名业务员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需要收取免除利息的30%作为服务费用。
另一名自称可以为债务人提供和金融机构协商还款服务的业务员高某向南方日报记者举例,以某银行卡为例,若出现8万元逾期,3个月本息共计需要还款10万元。“若客户自己找银行进行协商,一般分5年需还款18万元。但若委托我们进行谈判,可以分5年还款仅8万元。”高某介绍,该公司可以为用户省下将近10万元,但用户需提前交纳10%,即1万元的费用。当南方日报记者追问成功概率有多大时,高某称“总之我们有办法。”在该公司的宣传材料中,南方日报记者看到该公司宣称可代理14家全国性银行及地方性银行,并承诺提交资料5天—45天之后即可与银行达成减免利息和违约金或者延期还款的方案。
“目前佣金行价在10%—70%,视具体情况定。”闲鱼APP上一名“反催收”中介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收费较高的“反催收”业务甚至可以帮借款人提供从获得“新口子”到“逃废债”的一条龙服务。所谓“新口子”,是最新的容易申请到贷款的金融机构或者网贷平台名单。而“逃废债”则是故意不尽力不还债。最极端的反催收,反催收人员从帮助借款人骗贷介入,最终协助借款人逃脱债务,这种情况的收费最高达到70%。
在不少“反催收”群及网帖中,南方日报记者留意到,一些借款人甚至会付费查看“新口子”名单,利用银行信用卡、网贷平台等能借钱的地方进行骗贷。
除了上述方式和所谓减免费用、延期分期等业务收取佣金,“反催收”产业链里还有专门销售“防爆通讯录”服务,以逃避债务过程中的催收电话。在闲鱼APP上,南方日报记者看到此类服务定价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诱惑
贴出各类“成功”案例 宣称月入50万元
“招合伙人,0元做代理。”在闲鱼APP上,一名号称从事“债务整理”公司的业务员正在招代理。通过其留下的联系方式,南方日报记者以“兼职者”身份通过微信进行应聘。该业务员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只要介绍业务,即可成为其代理,每笔业务可以收取5%—8%不等的提成。“业务能力强的代理中介月收入可以超过50万元。”该业务员以自由、高薪吸引南方日报记者加入。在其微信朋友圈,南方日报记者看到,其每天贴出各类成功“反催收”的案例,以吸引更多代理加入。而当南方日报记者称自己不懂“反催收”方式难以胜任时,上述业务员让南方日报记者不必担心:“其他的事都有专业的人做,你只要揽客就好。”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反催收”的代理人也已经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渐渐组织化、规模化。华南一家银行客诉部门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经过多次和“反催收”组织“交手”后,他们发现“反催收联盟”既有个人“组团”运作,也有“公司化”运营的组织。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此类“反催收”已经开始以商务咨询、法律咨询、网络科技信息等名义成立公司,进行公司化运作。据该行监测,此类公司在辽宁、上海、江苏、广西、湖北等地均已出现。部分公司不仅上线了官网,甚至还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新媒体平台开通了自媒体号,进行网络直播或者发文章吸引粉丝,这些公司往往以利息过高为由,号召借款人拖欠债务。
“部分公司甚至存在‘狡兔多窟’嫌疑。”伍铭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去年7月份,一家沈阳的法律咨询公司联系到该行,称同时为10多名欠款人申请60万元以上的分期还款。该行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该公司部分高管与多家咨询类公司高管重叠,而其中就有在其他“反催收”案例中协助其他欠款人进行“反催收”的代理人。
南方日报记者“潜伏”其中发现,这类公司往往有专门揽客的业务员,专门研究各家银行、网贷、消费金融公司及金融监管部门投诉规则的法律人士,擅长网络数据分析的管理人员,甚至还有各类专门帮助债务人“出场”处理问题的社会人士。部分公司通过发展代理,甚至通过违规违法购买部分网贷或者金融机构的逾期人员名单以实现精准获客。
讹诈
“把事情搞大”提高“反催收”成功率
南方日报记者与多名“反催收”代理人接触后发现,除了“老赖”外,不少“反催收”代理人甚至此前就从事暴力催收业务,但随着去年以来监管部门重拳打击暴力催收,他们转而进入“反催收”领域,利用欠款人对催收恐惧心理,将原来催收办法反其道运用到“反催收”中来。
为了提高“反催收”成功率,部分“反催收”联盟更是怂恿欠款人用不光彩方式以求达到目的。一名“反催收”专业人士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除了常规地通过帮助欠款人通过“把事情搞大”进行恶性投诉外,他们还会暗示或者直接帮助欠款人通过假病历证明、贫困证明等方式以获得更大胜算,甚至部分“反催收”代理还会制造假法院传票等方式反诬银行。
广东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就曾遭遇类似的“反催收”。“我们收到监管投诉信称,我们的委外催收公司向客户发送假法院传票进行催收。但对该客户的催收我们公司根本就还没启动,更不存在伪造法院传票的事情。”经过一番调查,该银行发现所谓的法院传票实际上是欠款人自己通过PS方式制作而成,但却反过来诬陷为银行所为。该银行在调查中发现,该欠款人此前已通过类似方式在其他银行得手了,已经成为职业化的讹诈式“反催收”。
陷阱
利用信息不对称“狩猎”债务人
一直关注“反催收”业务的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反催收”业务的形成与个人信贷消费的发展分不开。随着个人信贷消费的普及,因个人信贷出现逾期的人群也有所增加。部分网贷或者信用卡逾期者面对不正规催收公司的电话骚扰、伪造法院传票律师函、恐吓威胁等催收手段,在QQ、微信群、百度贴吧等平台组成“反催收联盟”,相互传授反暴力催收的经验。但慢慢地不少人也摸出了催收的一些规律和门道,“反催收”逐渐变异,部分团体或公司以恶性投诉方式进行套利。
潜伏在“反催收”群中,南方日报记者发现,对于不少负债累累的借款人来说,以10%的手续费达到免除息费、延长还款期限等的“反催收”,看似诱人的以小博大之举,甚至有人视为“上岸”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在南方日报记者调查的多个债务人案例中,成功率不如“反催收”人士宣扬的高。与此同时,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多为不具备合法营业资质的灰色组织,他们针对欠款人急于解除债务困局的心理,利用信息不对称对债务人进行“狩猎”,债务人往往是饮鸩止渴,不仅达不到减免债务的目的,还容易陷入其他陷阱。
隐患
“碰瓷”不成留污点,更有遭反向敲诈勒索风险
调查中,多名“反催收”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道出“反催收”服务的另一种真相——“防爆通讯录”“催收秘籍”等手段往往对债务清偿并无作用,本身就是骗局,增加了债务人额外的经济负担。
用“把事情闹大”或者“碰瓷”的方式,从而以小博大的成功概率取决于催收过程中是否合规以及机构的应对策略。南方日报记者从多家银行获悉,目前部分“反催收”公司通过不断与银行打官司的方式,完成客户委托。如一家在“反催收”圈内颇有名气的沈阳公司,当南方日报记者以该司的名字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发现,该司多名员工都曾为多起信用卡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将银行告上法庭,但绝大多数案件均被法院判决败诉或主动撤诉。
伍铭曾作为银行委托代理人参与多起信用卡纠纷诉讼。他说,一旦银行胜诉,法院判决所有本金、利息、费用合法有效,则债务人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债务人没有执行法院的判决,将会被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也即俗称的‘老赖库’黑名单。”伍铭认为,拖延债务的处理时间,往往耽误了正常的处理流程,这种行为还将导致消费者须承担更多的逾期滞纳金及罚息,容易留下信用污点,甚至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广东中汉律师事务所行政副主任何伟峰提醒,更大的风险还在于,“碰瓷”金融机构失败的情况下,部分“反催收”公司甚至以债务人的隐私反向敲诈勒索债务人,更是得不偿失。
多位律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反催收”组织多为不具备合法营业资质的灰色组织,通过“反催收”从中牟利,则涉及非法经营。方颂指出,“反催收”公司并没有相关牌照,属于非法经营,同时运作过程中往往通过威胁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等经济组织获利,容易涉非法占有或敲诈勒索。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锦阳指出,某些“反催收”组织采用了恶意投诉等非常规手段达到逃废债目的,甚至有些已经踩了“红线”涉嫌非法经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合同诈骗、信用卡诈骗共犯等刑事犯罪。
“反催收联盟”的日益猖獗已引起了监管的注意。2019年9月2日,广东银保监局发布了风险提示称,通过虚构消费者身份取得代理资格,代理消费者“处置”与银行的信用卡债务,这种行为不仅扰乱消费者还款计划,而且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两个月“反催收”江湖调查,南方日报记者看到,有些人一开始是因为遭遇暴力催收前来寻找“上岸”办法,但这个“江湖”因为存在套利空间,已经让一些人“上瘾”了,并以此为职业。“反催收”江湖不仅搅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让有些人在“老赖”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策划统筹】王溪勇 陈颖
【记者】陈颖 黎华联
【制图】马嘉雯
【实习生】黄越越
【作者】 陈颖;黎华联
【来源】 289财经热点南方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app代理(贷款加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501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