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古装商人贷款买房(古代人生怎么买房)

古装商人贷款买房(古代人生怎么买房)

这样买的房好便宜,看看古代怎样还房贷的?,下面是热心晚风Fsq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古装商人贷款买房

“房奴”如今越来越成为众人共同关注的热点。房奴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房子的奴隶,即选择贷款买房后,终日为还贷而奔波劳碌。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房奴是不是今日才有的新鲜事物呢?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房地产交易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而售楼部、开发商、分期付款、按揭、房奴这些热门词汇出现的时间还更晚。其实,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虽然房奴的说法是现代才有,但实际意义上的房奴,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就有了。

土地和房屋的买卖,在三千年前就存在。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出现了土地交易,在战国时就有房屋买卖。不过,那时候一套住房的第一代业主,一般都是自主建房,房子盖好后,因为种种原因,这套房子被卖掉,卖给第二代业主,然后再卖给第三代、第四代业主。总的来说,从战国到明清,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卖来卖去的主要是二手房,也不存在产权年限一说。

到隋唐时,出现了"开发商",他们专门开发商铺,在盖好之后租出去或卖出去。有个叫窦乂的商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古代的开发商还有一些是官员,甚至官府自己就是开发商。比如在北宋,中央政府下面就有个专门搞开发的机构,叫作"修完京城所"。这个机构本来是修筑城墙和宫殿的,后来城墙修得差不多了,宫殿也盖得够豪华了,就开始转型给"中央财政"搞创收。怎么搞创收呢?"修完京城所"向朝廷请示,划拨给他们大片地皮,他们在上面盖住宅盖店铺,盖好了,有的卖给老百姓,有的租赁给老百姓,给国库做了很大贡献。

当然,在古代,这些"开发商"都不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没有谁只靠卖房子吃饭。因为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造房子赚钱,会被大伙瞧不起,钱庄也不肯借钱给人搞这种"低贱"的事情。在中国古代,最不利于职业开发商生存的,还是政策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古代政府一般不允许商人购置大量土地。以唐朝为例,唐玄宗在位时,政府给老百姓划拨宅基地,大小取决于家庭等级和家庭人口。如果是平民家庭,每三口人给一亩宅基;如果是贱民家庭,每五口人给一亩宅基。"诸占田过限者,一亩答十。"意思是买地超过指标的,得挨板子,每超出一亩指标,挨十大板。商人属于贱民,再有钱的商人也是贱民,所以根本买不到多少地,无法进行大规模开发。

古代的房价也有高有低。就说唐朝,首都长安的房价就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连很多名人都买不起房子。比如白居易就是租房子上班。他28岁考中举人,29岁考中进士,32岁参加工作,干的是"校书郎",就是在中央办公厅负责校对红头文件的工作人员。级别是正九品,工资是每月一万六千钱。白居易在长安东郊常乐里租了四间茅屋,因为离上班的主建房,房子盖好后,因为种种原因,这套房子被卖掉,卖给第二代业主,然后再卖给第三代、第四代业主。总的来说,从战国到明清,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卖来卖去的主要是二手房,也不存在产权年限一说。

地方远,又养了一匹马代步,此外还雇了两个保姆,这样每月的开销是七千五百钱,剩下八千五百钱存起来。但是存了十年,他也没能在长安买下一套房子。后来白居易觉得这样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就跑到陕西渭南县,也就是长安城的卫星城,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有点和现在的大都市白领差不多,在郊区买房不住,而在城里租房上班。

宋朝的房价也不低。苏东坡一生也没能在开封买到房子,只是在其他小地方买了几套。他儿子在开封结婚,没有新房,苏东坡很着急,最后还是借了一个朋友的房子,总算把喜事办了。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为房子发过愁。苏辙参加工作几十年,到七十岁那年才买上房子,而且不是在首都开封买的,是在开封西南的一个城市许昌买的。在买房之前,苏辙写过一首诗,说"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又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意思是,我活了大半生,头发都花白了,还没弄上一套房子,搞得自己在儿子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还老是抱怨我。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是否也有"房奴"一说呢?

宋朝江浙一带出现过房奴。有个叫张仲文的宋朝人写了一本名叫《白獭髓》的书。书中描写了房奴生活:"妻怒皆衣蔽跣足……夜则赁被而居。"存款和借来的钱都砸到房子上了,只能节衣缩食还债,不但老婆孩子身上没一件好衣服,就连被子也是租人家的。

明朝的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也是个"房奴"。唐伯虎看上了一处大宅院儿,据记载,他先向北京一位当官的朋友借了一大笔钱买了这处房产,而这笔钱是用自己一部分藏书来作"抵押贷款"的,后来,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作画、卖画,才筹足购房款。他这也属于"按揭",可算是典型的"房奴"表现了。

在清朝以前,人们通常自己建造房屋。但从清朝康熙帝执政开始,政府开始大量建造官房。一部分官房免费提供给贫苦的旗人居住,而更多的则被有钱的旗人用"按揭"的方式购买。雍正十一年,政府颁布了"指扣俸饷认买官房"的具体办法。只有还清欠款,才能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乾隆、嘉庆时期,对按揭买房有更为详细的规定。如果俸饷不足以还清欠款,可以先交一半,其余的按年限还清。如果价银超过一千两,需要先交一半,其余的定限八年还清。这些按揭买房的规定催生了大量的"房奴",就像现在的房奴一样。

不过,上面的规定主要是针对高档房产,普通住房则用不了当那么长时间的"房奴",甚至不用做"房奴"。有人统计过,清朝普通人用一年的收入就能买一套普通住房。如果把收入的三分之一存起来,三年时间就可以全款购房了。例如,在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的价格是七十两白银。而当时一个仆人的月工资是6两白银,年工资即七十二两。仆人一年的工资足可以将其买下。

到了民国时期,外国银行纷纷到中国开展业务,开发商们能贷到大笔的贷款,中国的职业开发商因此诞生了。受外国银行的影响,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的钱庄也开始经营以房产为抵押的贷款业务,与现在的银行按揭非常类似,中国的"房奴"数量也越来越多了。

那么,你现在还是“房奴”吗?

古代人生怎么买房

从古到今,房子一直是中国人最关心的社会热点。如果你以为只有生活在现代才会面对如此高的房价和悲惨的房奴生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古代,房子也一直是个紧俏货儿,特别是像长安、洛阳、开封这些大都市,房价一点都不比现在的北京、深圳低,说起买房,古代名人也是一肚子苦水。

我们熟知的大文豪苏东坡、白居易,都为了买房倾尽一生心血。其中最惨的莫过于苏辙,一生心心念念买房而不能如愿,最终在70岁高龄才拥有了人生第一套房。相比而言,现代的我们是不是幸福多了?

古代买房有多贵?

在唐朝全盛的玄宗年间,长安物阜民丰。朝廷拍卖国有房产的碑文上记录,一座占地1700平米的大别墅,只需138贯,相当于人民币40万!

但是,过了盛世后房价就迎来大涨,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务员。当时的公务员还只是“瓷饭碗”,工龄、年终奖、公积金统统没有,想要买套房是难上加难。安史之乱后,米价飞涨,公务员杜甫更是,一年搬了四次家。

宋朝文人王禹偁写过一篇《李氏园亭记》,讲到当时首都开封的地价很贵:“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一尺地一寸土,跟金子一个价钱,地价如此之高,房价可想而知。当时首都开封的房价连很多名人都遥不可攀。

老百姓的住房就更紧张了。北宋初年有个大学士叫陶毂,他亲眼见过老百姓的住房是多么紧张。“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就是说房子太小,就在房子天花板和地板的中间加一层,隔成小复式。卧室太小,放不下床,就把箱子柜子拼起来,让孩子们睡。这种一家三代挤一个小房子的居住生活,跟电视剧《蜗居》里出现的场景差不多。

白居易:50岁买下人生第一套房

白居易同志直到50岁,当过一任重庆“市长”之后,才终于在长安买下第一所房子。

他32岁才有了第一份工作:在秘书省做校书郎,有点儿像现在国营出版社的一个高级编审,每月工资一万六千钱,收入不算很低,仍然买不起房。中年做了“财政局局长”之后,月薪四五万文,此外还能领到200石禄米。但是还是没买房。

他在《卜居》中感叹:“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自己想当房奴而不可得,在京城漂了20年,连蜗牛都不如。

欧阳修:为官17年后才有房

欧阳修,25岁参加工作,当过好几任知州,相当于现在正市级。他却一直带着寡母和妻儿借住在衙门大院里,还租住过非常破旧的民房。

他给朋友写信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意思是在京城工作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混上自己的窝,一直在小胡同里租房住,很惨。

这种窘迫的居住状态,一直持续到他42岁那年在阜阳买房置地才告结束,算了算,欧阳修是在他为官17年后才拥有了自己的首套房。

苏东坡:有钱不买房,买房却没钱

苏东坡26岁正式成为一名公务员,月俸4500钱,后来他当上了水部员外郎,相当于副市级。

但是那时候既要为亲爹苏洵还房贷,又想着赈灾做慈善,苏东坡并没有为自己买房子。

到老了,想安置下来,可是薪水不断下滑,职田也被没收,就算他想买房,也已经买不起了。儿子要结婚,只好借一位好友的房子办喜事。

50岁那年从弟弟苏辙那里借了三千贯才在江苏常州买了首套房,前后花了20多年时间。

苏辙:倾尽毕生财,70岁才买房

一家三苏都是苦。苏轼的弟弟苏辙说起房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比现在的心酸房奴也好不到哪去。他在诗中自嘲:“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苏辙参加工作几十年,到七十岁那年才买上房子,而且不是在首都开封买的,是在开封南边的一个城市许昌买的。他回河南许昌定居后,狠狠心拿出攒了大半生的工资,又卖掉一批藏书。而后花了几年时间,陆续买下“卞氏宅”、“东邻园”、“南园竹”,又改建、扩建,置了一处百余间的大院落,安顿下全家老小。

不过心愿满足了,他一生的积蓄也耗尽了。“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于是又自责“我老不自量”,到了这把年纪还来做房奴。

陆游:为官二十载,与房无缘

陆游始终没有在杭州买房,包括他在杭州做官的时候,也是在砖街巷南头一个大杂院里跟七个儿子租房住。

陆游不是不想在杭州买房,只是买不起。杭州的地价和房价要比绍兴城郊贵出几百倍,他虽然断断续续做了二十多年官,凭收入在杭州买房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古代名人,忙于生计。但活在当下的我们,也一样不轻松。意大利历史学家克劳齐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古代忙于生计、争当房奴的历史,折射的恰恰就是我们当下的生存处境。

综合网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古装商人贷款买房(古代人生怎么买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803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