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减值准备,贷款减值损失的关系,你真的懂了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陶朱公的投资日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贷款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关系1
计提贷款减值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贷款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贷款减值准备”是资产类科目。
“贷款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关系2
计提贷款减值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贷款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贷款减值准备”是资产类科目。
“贷款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关系3
银行的费用
银行的费用(支出)主要分为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和业务及管理费两大部分。其中,信用减值损失(也称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银行针对信用风险计提的减值准备,用于应对银行正在或未来将要发生的风险;而业务及符理费主要是员工薪酬、折旧费用和网点租金等。
信用减值损失
发生信用减值损失的原因
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是银行用以应对未来风险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银行调节利润波动的一种有效手段。银行的生意特点是利润前置而风险后置。因为银行从发放贷款的次月就开始按照贷款合同的规定向贷款方收取贷款利息(每月还息,到期还本)或者贷款本息(每月同时偿还贷款和应付利息),而收到的利息就会成为银行的收入(利润)。但是,贷款者最终是否能全额偿还本息,需要等到贷款周期结束才能有结论。那么,在贷款发放到全额收回本息之间的任何时间,借款人或者机构都有可能发生无法偿付的风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简单地说,就是银行今天收到的利润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利润,而要看未来风险损失的发生情况。
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是银行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通常银行费用支出中,业务及管理费的变数不大,无非折旧快一点或慢一点,员工薪酬多一 点还是少一点。但是,对于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其可操作的空间就要大得多。通常,银行在营收增长比较多的时候会倾向于多计提减值损失,而在营收不佳的时候少计提减值损失,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信用减值损失的内容
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包括:贷款减值损失、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和表外资产减值损失等
宇哥选取了招商银行2018年年报第261页,附注54信用减值损失表, 如表5. 1所示。可以看到,在2018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608.29亿元中, 贷款和垫款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达到592. 52亿元,占总量的97. 4%。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贷款在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占据较大比例 外,另一个因素在于贷款产生的不良资产较多,且银保监会规定了信贷资产的强制风险分级制度和与之对应的信用减值准备金计提标准。根据银保监会信贷资产5级分类标准,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 损失这5类。对于不同级别的贷款,最低计提标准各不相同。正常类贷款按照余额的1%计提不良减值准备金;关注类贷款余额的不良减值准备金计提标准为2%;剩下3类都算作不良贷款,所执行的减值准备金计提标 准分别为:25%、50%、100%。当然,以上都是最低标准,实际上银行可 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增加减值准备金的金额。
所以,随着银行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余额的增长,势必要求不良减值准备金余额持续扩大。这就要求银行必须每年增提信用减值损失并注入不良减值准备金的资金池。
信用减值损失对银行利润的影响
有了信用减值损失这一利润调节工具,投资者所看到的银行会计报表中的净利润和净利润增速就是经过银行调节后的。也就是说,两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相似,并不代表两家银行的实际经营情况相近。下面我们看一 个例子:某银行Z和某银行X,在2017年的年报中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3. 24%和6.27%。如果从表面上看,两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相差不大。 但是,如果投资者考察一下拨备前税前利润增速,就会发现两家银行的差 距巨大。
可以看到,拨备前税前利润增速方面,银行Z是正增长的,而银行X是负增长的。两者之间的增速差距达到约17个百分点,远高于净利润增速的约7个百分点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就是银行X在2017年大幅降低了减值损失计提的力度,同比减少了 30.75%。所以,银行X是在通过降低减值损失来消除拨备前利润增速负增长的影响。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关系":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116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