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金融变身吸血高利贷,现金贷逾期费率高达580%,下面是楼市资本论发布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万达小额贷款靠谱吗
2019年初,网传万达内部将金融集团更名为投资集团。在此之前,万达集团转让百年人寿股份,万达征信也被传出大规模裁员,并计划出售旗下快钱支付。
虽然如此,王健林还是给金融集团年设定了“小目标”。根据万达金融2018年工作总结显示,金融集团2018年收入433.6亿元,2019年计划收入496.4亿元。
如何实现年收入增长14.5%?在互金商业评论看来,万达集团唯一能指望是旗下三张网络小贷牌照和四款现金贷APP。
消失的万达金融集团
2015年7月,万达金融集团在上海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亿,下设网络金融、飞凡科技、保险、投资等公司。同年12月初,万达集团以1.225亿元收购“时代万恒”持有的百年人寿1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万达集团持有百年人寿11.55%股份。
万达入股之后,百年人寿在当年增资42.648元,注册资本金达到77.948亿元。以百年人寿总股本77.948亿元计算,11.55%股比对应9.003亿元。 如果按照当初万达收购时每股1.225元的价格计算,万达持股资金成本在11.025亿元。据此计算,万达入股百年人寿的资金成本在9-11亿元左右。
2018年12月17日,绿城中国(3900.HK)发布公告称,将斥资27.18亿人民币收购百年人寿9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绿城中国将持有百年人寿11.55%的股份。2019年1月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百年人寿股东变更情况,万达集团将9亿股百年人寿股份转让给绿城房产。
据此计算,万达集团从入股到出售中国人寿股份,实际净赚16亿元左右。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万达集团在成立金融集团之前,已收购快钱支付,成立非凡电商。
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约合20亿元)收购快钱68.7%股权。外界认为,收购快钱之后,万达打通了电商核心的支付环节,也为后来成立非凡做好铺垫。
工商资料显示,2017年3月2日,快钱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快钱支付母公司)股东发生变更,除万达集团之外,其余股东全部撤出。至此,万达集团全资控股快钱支付。
2018年11月底,财联社消息称,万达集团旗下的快钱支付业务,此前曾与苏宁洽谈,但未谈拢,目前正与一家具有外资背景的公司接触,进展相对顺利。2019年1月底,又有消息称,万达征信大规模裁员,并计划出售支付牌照。
2019年1月21日,媒体报道称,万达内部已将金融集团更名为投资集团。
野蛮生长的现金贷
就在非凡还在不断调整方向的时候,全国放开注册网络小贷公司,万达集团抓住机会,一口气拿到三张网络小贷牌照,分别为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广州万达普惠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万达普惠官网显示,公司旗下产品包括万e贷、快易花、万达贷三款产品,且分别有独立APP。除此之外,万达普惠也有一个APP。
让人意外的是,不知道万达基于什么考虑,旗下三款APP竟同时能给一人授信。网友告诉商评君,万达三款APP分别给其授信1.5万元、0.8万元、3.5万元,合计贷款5.8万元。遗憾的是,该网友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三个现金贷平台同时逾期。
此外,万达现金贷在野蛮生长过程中,万达现金贷也频繁被投诉。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在聚投诉网站上,万达贷共有428件投诉,解决量41件,解决率9.58%;万达普惠共有279件投诉,解决量16件,解决率5.73%。
相比其它平台,万达涉及的投诉没有“高利贷“、砍头息”、“阴阳合同”等情况。投诉主要集中为暴力催收,以及少量高额逾期费的投诉。
例如,5月16日,网友在黑猫投诉称,其在万达贷借款35300元,因为催收和催收协商处理,看了帐单才知道,18天利息875.44元、罚息**3.94元,合计1519.38元。如果按日利率万分之五计算,18天利息是317.7元,万达平台的利息加罚息是1519.38元,是日利率万五的4.78倍。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收费,我相信怎么还也还不清。
不难理解,该网友之所以用日利率万五作比较,原因是信用卡逾期罚息的日利率为万五,折合年化利率为18.25%。经核实,贷款35300元,逾期18天,网友计算万达贷息费确为日利率万五的4.78倍。据此计算,万达贷逾期费率高达87%。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4月16日,杨先生在聚投诉发帖投诉称,其在万达普惠贷款5500元,分12期偿还,每个月还500元左右,还了三个月,后来有困难就逾期了,逾期三个月,现在每个月还款变为1200多远,这个利息高的恐怖!
根据杨先生贴出的图片显示,其第四期还款日为2018年12月26日,截至其发帖日2019年4月16日,共逾期3个月加20天(按110天计算),其中本金458.33元,逾期息费合计810.84元(包括综合费用123.75元+违约金687.09元)。据此计算,万达普惠逾期年化费率为587%。
来源:互金商业评论
万达借钱花靠谱吗
“不论是吃饭打车、休闲娱乐,还是购物旅游,工作学习,只要点开那些常用的APP,差不多每一个可以借钱。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身负巨债’。”公司职员小拉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APP都上线了借贷功能,用各种优惠鼓励客户借钱。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亲身体验后也发现,自己常用的25个不同类型的APP竟然有20个都有借款入口。业内人士提醒,APP里发放的都是无抵押的消费信贷,如果平台过度诱导,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群体就会有过度信贷的可能,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
从吃早饭开始 手机用户每天有无数机会可以贷款
小拉向记者详细描述了自己一天的生活,只要用到手机就有无数机会可以借钱:早上起床吃早餐,美团外卖有“美团月付”,“0元消费,下月8号再还”;吃完早餐去上班,打车用“滴滴月付”可以“车费下月付”,如果骑共享单车,滴滴和美团都可以借钱;到了单位开始工作,打开微信进工作群,微粒贷一直微信里,朋友圈还不时收到借贷平台的广告;要吃午饭了,饿了吗可提供“饿用金”;午休时间,在淘宝、京东逛逛,就算兜里没钱也不怕,毕竟花呗、借呗都是老朋友了,京东白条、金条也很熟悉;下班前,用大众点评挑家餐厅与朋友聚餐,依然可以用美团借钱,因为点评与美团本来就是一家;吃完晚饭回家,刷刷微博肯定能看到“新浪借钱”的广告,还提醒客户不要去黑平台借钱;刷完微博,可以边看剧边借钱,腾讯视频“小鹅零花”可给“5万微信零花钱”,芒果TV把拍拍贷做成开屏广告,还有自己的“芒哩.好贷”。除了日常生活,小拉出差和旅游时用到的携程、去哪儿和飞行助手APP也都有借贷功能。
以上这些APP和日常消费和支付有关,开通借贷功能还可理解。但小拉最近发现,跟支付和消费“八竿子打不着”的美图秀秀、WPS和一个天气预报的APP竟然也都开通借贷功能了,她表示自己很难理解,“这些APP真是把我的生活围得严严实实,躲都躲不过。”
25个APP20个能借款 有些堪称“贷款超市”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近日逐个查询自己常用的25个APP,发现其中20个都上线了借贷功能。这些APP包括微信、微博、今日头条、 支付宝、滴滴、首汽约车、携程 、淘宝、京东、唯品会 、多点 、美团 、大众点评、饿了吗、爱奇艺、 腾讯视频、芒果TV、QQ音乐、百度网盘、美图秀秀,还有1个视频类APP虽然没有专门的借贷功能,但也会发布其他机构信贷产品的广告。
这些APP提供的借贷产品都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从合作方来看,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由同一集团旗下持牌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比如微信的微粒贷由微众银行提供;支付宝和花呗、借呗都属于蚂蚁金服;京东白条和金条由京东金融提供;百度网盘与度小满金融的“有钱花”合作,芒果TV 的芒哩.好贷由芒果超媒旗下湖南快乐通宝小贷公司提供。
第二类是与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既有自己集团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信贷产品丰富多样,俨然一个“贷款超市”。
比如,爱奇艺APP既有自己旗下的小芽贷,也有携程金融的“借去花”,还与中国电信旗下的翼支付借钱平台和"省呗”平台有合作,“省呗”的资金提供方式百信银行和众邦银行;携程APP里既有携程金融的“借去花”、“拿去花”,还有一个“借钱优选”栏目,客户可申请万达普惠、中原消费金融、马上消费、上海华瑞银行、中邮消金、中银消金、振兴银行7家机构的信用贷产品,这些产品的最高额度从3万-10万元不等,年综合费率低至13.04%,最高36%;饿了么APP除了自己的“饿用金”,还有7家第三方平台的借款服务,包括国美易卡、省呗、360借条、众安小贷、拍拍贷、翼支付和还呗,最高贷款额度都是6万元,低于“饿用金”的10万元。
市民小方表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旅游和外卖的APP能提供这么多借贷产品,“比一些专业金融APP还丰富。”
APP们为啥对信贷业务趋之若鹜?流量变现好渠道
为什么以科技创新为己任的互联网平台对借贷业务趋之若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背后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进入“流量变现期”,这些巨头经过前期发展,积攒了巨大的流量,而金融是流量变现的好途径。
二是经过前期严厉的整治,P2P网贷平台归零,留下了市场空白。去年1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2020年11月中旬已完全归零。与此同时,无论是资金提供方还是借款人都还存在真实的需求,互联网平台开展借贷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合法形式填补市场空白。
三是互联网平台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近期众多互联网公司在服务上纷纷涨价,暴露了成本压力与日俱增的现实,而借贷业务应该是他们寄予厚望的新的利润支撑。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指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巨大,这些提供贷款服务或入口的App,主要瞄准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收入有限,贷款意愿和需求相对较高。此外,由于贷款业务利润率可观,为其引流也成为很多App流量变现的手段。
开通借款服务要谨慎 避免被“套路”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发现,APP们的借款服务由很多揽客招数。无论相关协议的字迹多小,多不显眼,消费者在决定借款前一定要仔细看清每一份协议,同时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借钱,有没有还债能力,不要只看到宣传广告就头脑发热点击开通,稀里糊涂借完钱后再后悔。
据了解,APP一般都会对借款客户“送礼品”“送会员”。多个视频类App称,只要使用其贷款业务,就会送一个月视频VIP会员,如果达标还可以最多送12个月的会员;还有APP每日会送免息名额。消费者要想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这些赠礼?为了这些“小恩小惠”开通借款是否真划算?
市民小石曾在某视频平台看见“免费送3个月VIP会员”的弹窗,她以为是平台促销活动,想到能省下几十块钱的会员费,就赶紧点了进去,可之后,她才看见页面上方写着“新用户领30天首期免息券”,中间还有“最高可借额度200000元”的大字。她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在“3个月会员”的旁边还有一列小字“首贷即送”。
APP们还爱打出快速审批、极速放款、通过率高的旗号揽客,有些甚至声称“最快2秒到卡”。然而,快速放款的背后,是对个人信息的大量索取。记者发现,多数开通贷款服务或入口的App需要读取用户通讯录,并需要一直读取用户位置信息。类似的条款包括“平台将收集您的通讯录/和您的亲戚朋友及联系人的手机号码”“当贷款逾期时,平台有权向合作单位,以及您的亲戚朋友、联系人披露您的违约信息(含贷款逾期信息)”。此外,大部分APP还要上传身份证、刷脸,还要填写个人工作、住址等信息。
部分APP仍违规以日利率宣传揽客
2020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强调,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然而,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等,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
今年3月31日,央行正式发布2021年第3号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然而,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发现,仍有不少APP在页面展示的是看上去很低的日利率,没有向消费者明示年化利率。比如,唯品会的“唯品花.取现”申领页面只显示“最低日息费万3, 60秒极速到账”;芒果TV的“芒哩.好贷”号称“申请易,放款快,利息低,日息低至0.02%”,也没有显示年化利率;首汽约车APP在“我的钱包”页面的“金融服务”显示“极速借款,日息最低万2”,点击进入后才有年化利率显示。
引诱借贷易造成“过度信贷” 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认为,目前众多APP里发放的大多是无抵押的消费信贷,对于促进消费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如果平台采用诱导的方式,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群体就会有过度信贷的可能,甚至陷入贷款陷阱。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认为,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倡导行业自律,引导相关平台践行责任信贷理念,避免消费者过度负债。
居民债务过快上升的风险也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今年2月8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刊发专栏文章《合理评估居民部门债务风险》,强调“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文章指出,我国居民部门债务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但也要看到,2011 年以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走高,2011 年末至 2020 年上半年的上升幅度超过 31 个百分点,居民债务继续扩张的空间已非常有限,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文章强调,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一方面,部分负债消费主体存在非理性,未来收入与还款支出不匹配,容易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过度借贷消费,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另一方面,企业面对债务刺激出来的消费需求,
若扩大生产,则当未来居民债务不断攀升、偿付能力难以为继时,又会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与此同时,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 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令人欣慰的是,针对互联网平台花式诱导贷款行为,相关监管措施已在酝酿中。2020年年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对外发布,广征各方意见。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我国居民杠杠率已处于阶段性高点,未来增长空间已非常有限。消费贷款行业快速增长期已过,接下来的增长空间,更多的来自存量置换。尤其是监管态度已发生明显转变,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可视作未来五年消费金融监管的总基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万达小额贷款靠谱吗(万达借钱花靠谱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15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